val+ppp 's [our Arcadia]
website re-launch:
http://thesadorc.com/arcadia/
先暫時這樣, 反正總是哪天看了不喜歡之後又亂改一通
各區東西都還少少, 再逐步慢慢增加囉~
有專屬留言版希望大家可以隨興亂寫 :))))
在聽說將是溫度最低的週三深夜/週四凌晨
還在辦公室和同事嘗試各種物品拍照layout而繼續耗著
然後就是已經開始的今天, 將會開始今年度最後一場
像是朋友相聚又其實是工作的伴遊行程
每一次總是期待又愉快的
也許等等天就要亮了
其實我幾乎是沒在過節的人..總是不會被朋友邀約去任何聚會
簡單的祝福
希望大家有個美好且溫馨的聖誕週末 :))))
(( Read more...))
Thursday, December 22, 2005
Monday, December 19, 2005
with only my secrets to keep me warm
失去語言能力.
at last at last at last/ what worried me just a little bit
August 19 2004 at 5:24 PM
(Login heavyhorse)
------------------------------------------------------------------
wasn't the complete freefalling calamity of friendship this London -as -a -map -of -the -heart- summer was set as a stage for. old love disinterest cordially accepting virtue's invitation to obliterate the scene's obvious overload on operatic fueds and all to tirelessly choreograph flirting and even quick breathless love or so with mirror thin teenagers from just north of nowhere at all.
''of unremarkable'' I said all along, quite nonsensically you'd 'aye' in reply. 'We are great friends'
that she was wrong in dismissing the idea so violently. lovers can be friends, no? I mean, in ages after the infinite. You know I don't dwell on these things.. but..the heat changes the body so dramatically. sudden confidence where blank stares often make do with themselves for company
after all that I gave
and was left gawping to look on as it was put aside, and finally carelessly dropped and then long bouts of lets pretend stalemnates, and tuneless worthy success stories.
elsewhere whatsit was changeling from friend to fuckwit and now I'm here, listening to my name being shouted up at the window by a tearful hallucination (if only )
don't want to fight tonight , not with you, or myself or noone. I wanna dance and stroll through raindried streets . take a squeaky wheel rickshaw from Soho to Mount Plkeasant and listen to saome records in the 3 4 5 o'clock era that lets me be.
[Love On The Dole]
http://s4.yousendit.com/d.aspx?id=093V060XZN2AX2LR4H2U42W8IB
(( Read more...))
at last at last at last/ what worried me just a little bit
August 19 2004 at 5:24 PM
(Login heavyhorse)
------------------------------------------------------------------
wasn't the complete freefalling calamity of friendship this London -as -a -map -of -the -heart- summer was set as a stage for. old love disinterest cordially accepting virtue's invitation to obliterate the scene's obvious overload on operatic fueds and all to tirelessly choreograph flirting and even quick breathless love or so with mirror thin teenagers from just north of nowhere at all.
''of unremarkable'' I said all along, quite nonsensically you'd 'aye' in reply. 'We are great friends'
that she was wrong in dismissing the idea so violently. lovers can be friends, no? I mean, in ages after the infinite. You know I don't dwell on these things.. but..the heat changes the body so dramatically. sudden confidence where blank stares often make do with themselves for company
after all that I gave
and was left gawping to look on as it was put aside, and finally carelessly dropped and then long bouts of lets pretend stalemnates, and tuneless worthy success stories.
elsewhere whatsit was changeling from friend to fuckwit and now I'm here, listening to my name being shouted up at the window by a tearful hallucination (if only )
don't want to fight tonight , not with you, or myself or noone. I wanna dance and stroll through raindried streets . take a squeaky wheel rickshaw from Soho to Mount Plkeasant and listen to saome records in the 3 4 5 o'clock era that lets me be.
[Love On The Dole]
http://s4.yousendit.com/d.aspx?id=093V060XZN2AX2LR4H2U42W8IB
(( Read more...))
Thursday, December 15, 2005
but if you stay for a while.. I'll try to think of something kind to say
差不多接近一年的時間裡,我在這個空間裡不斷移動。
改變方向或是更換房間,每一次,幾乎都算是一次龐雜的旅程。
有人進來。
有人離開。
於是我又回到了
原來的房間。
『我不假思索敲擊著鍵盤,他她祂說這樣好不好其實怎樣都可以無所謂沒關係,我放棄爭論放棄文法修飾以及美學,我打開了一扇門然後又關上但一切都沒有改變,不過一場節節敗退的陣仗但我根本不在意輸贏,不管我輸掉什麼或者贏取了什麼最後我仍然是獨自一人回到,我的房間。
書寫命運與預言。有一些書寫完成它們的同時便已經註定了它們的命運。
我們的命運。我和你。我,或者你。』
也就只是另外一則預言實現而已。
關上大燈。習於燃煙的慣性牽制因此冬天仍然開窗。風寒,但是燈色溫暖。
總是習慣想像對面的頂樓加蓋就是你的畫室,緊閉的玻璃窗間隱約可見傾斜倚靠的張張畫布。
也許哪一天悄探進去,我就來到了你的地下室,並且在顏彩之間發現我們早已書寫的故事。
以及我們所不知道的結局。
『多麼慶幸,在我的天空裡,你的星座總是耀眼,即使遙遠,仍是我在這個城市裡唯一擁有的景緻。
而我十五年來持續在這個城市裡拍照,為的其實是要替你儲存我生活的備分——即使我自己總是匆匆翻過那雜亂無章的內容,我還是相信你將潛入所有看似無趣的碎片內部,拉扯出一艘華麗的海底沉船,通過珊瑚礁與七彩魚群,你將牽起我的手往我自己的故事底層繼續泅泳,直到撞見依舊剔透的水晶燈之下,鋼琴鍵盤洩漏出黏稠的樂章,管絃樂隊交互拋擲出響亮的音符……而眾人日以繼夜成雙成對地跳舞,世界板塊漸漸縫合從此時間退潮到銀河之外。
而我們將回到房裡,待在永遠的一天裡面。』(by val)
Peter Doherty with Dot Allison
2004-07-29 Southampton - The Ballad Of Grimaldilive
video (9.93 MB)
http://s11.yousendit.com/d.aspx?id=35NCFOYI2HKNR20D3R9BW3A509
(如果這首歌曲持續沒有正式發行的錄音版本,
那我就可以繼續偏執地鍾愛各種acoustic收藏……)
然後順便偷一下舊的留言,因為歌詞就在裡面了︰
Anonymous (Login heavyhorse)
Re: listen to her, long after the lion and
May 25 2004, 2:36 PM
P: Did anyone ever say I said I slept with you, biblical like..?
B: blue eye glint pathway to my hand canals of liqued black, slow moving through amsterdams thighs revolve to wonderland, feel the cyclone sweep me up heart and soul fleeing soft... scratchy and itchy dont get on so neither do we mwah1
P: I know your sister, I'm sure I do. She has your smile, but less alluring, more natural
B: shes the goddess of positive forward looking 2stuff2 so ok yeah..
P: shame the guitar aint here, I'll get it back. something has startled me in a 'too much, far too much of a coincidence ' flavour exmouth market / Grimaldi.
St Jude was the patron saint of lost causes , written yonder was 'the ballad of Grimaldi' once 'the ballad of St Jude's' /QPR promoted
the ballad of Grimaldi:
'While there's still a fighting chance
can't you just get up and go
Get away from the hollow romance
that's slowly binding us both
You tell me what you want and I avoid it
tell it to the sick and to the damned
show me what you love
watch me destroy it
for love just crumbles in my hands
but if you stay for a while..
I'll try to think of something kind to say
and maybe if we pray for a while
St Jude may hear my pleas and see me on my bended knees
she knows I adore you
no fighting again tonight
not if she knows I adore you
no fighting again tonight..
I laugh and fall just like Grimaldi
you wear your make-up like babyJaneall
of those promising lies that you told me..
come on and tell me them again
I walked these streets all of my life.. [eastern european chords..it goes on..]
B:we are sitting within radius of twenty two churches
all grey habits. diocis of cambridge
nodding pheasant strut voicesoaring on a spring breeZe disturbing the drifting cherry blossom
petals reverberating forward sideways behind we step delicate strands spiders silk draw and contract..
P:is it not summer?
B: well i wrote the fucking thing in spring ive got chills and its not yet julyring anyway sp
(( Read more...))
Tuesday, December 13, 2005
i'm running away with you, that's all i ever do
『我不知道,十二月該是一個如何神奇的月份。』
這是我去年十二月寫下的句子。
但是確實近年來每一個十二月,我都會遇上一些神奇的事件。
前年十二月初我在寒冷的倫敦,要上飛機離開的那個下午,陽光難得的溫暖,我在街頭獨自晃蕩。
完全出乎腦袋能想像的範圍之外︰我遇到了brett和他可愛的黑貓,他問我旅遊愉快嗎?並且像個送孩子上學的爸爸一般擁抱和我道別。
回到台北的數週之後,我從網路新聞上知道,他和bernard復合了破裂十年的友誼。他們首次見面的那天,正是我遇到他之後同一天的深夜。
去年十二月,我完成了一張無比摯愛的專輯的最後生產工作。
拿在手上的時候,像是一張紅色的卡片,又像一本已經填滿內容的日記。
已經忘記為什麼聖誕夜我還在獨自加班,接近凌晨三點時,我抱著一堆尚未分裝的圖文明信片上了計程車。司機原本以為我玩樂結束準備回家,知道我是因為工作晚歸之後,突然跟我聊起聖誕夜,他說他是個基督徒(但他無意對我傳教),因此他不懂為什麼聖誕夜大家只是忙著四處狂歡,他覺得這一晚應該是要一個人靜靜地回想一整年來的好好壞壞,然後再重新準備,新的一年。
內容其實不嚴肅,聽了覺得很溫暖。隔天我們有個來不及首賣觀眾卻爆滿的超讚首唱會。
更想不到接下來開啟了一年極度忙碌的旅程。
但不是最後的,我確定。
也是去年十二月,我和V完成了十三封信件的虛擬往返書寫。
那是從來沒有過的書寫經驗。大多時間我認為自己是不能寫的那種人,但是那已經消逝的許多個晚上,我對著電腦螢幕、幾乎停不下手地敲擊著鍵盤,即使是犧牲已經過少的睡眠時間。
過分入戲,但毫不在意。
有時候隔天早上到達公司,發現已經收到新的回信,因為情節而衍生的激動情緒,讓我不得不先躲到後陽台抽根煙才能繼續回到正常工作狀態。
許多故事我們竊取、想像、甚至編造與篡改,許多情節我們投射自己,藉著不存在的兩個人物,抒情成為心底的語言,不想控制的恣意濫情。然後,始終隱匿它們。
之後,那些原本以為僅是編派的文字,竟然也緩慢地成為實現的預言。
即便始終沒有完整的公開它們。
或許是因為書寫的當下,早已認定閱讀者只是對方一人。
不是為了創作。
是為了這個人才寫下的信。
今年十二月,我發現我認識了一群詩人們。
他們也許並不寫詩,卻處處在生活裡模樣像個詩人,細膩、敏感、充滿夢想但又積極實現,他們時常安靜卻又熱烈,他們並不完美,卻因為過於真實令我忍不住想接近他們。每一次我都想說︰為什麼我可以這麼幸運而認識你們,卻都被他們先搶說同樣的話。
我們正在籌備一場神祕卻肯定溫馨的派對。
我想我一定會在那個晚上認識更多詩人。
我不知道,十二月該是一個如何神奇的月份。
『我已經無力再繼續偽裝,因此人們都將看見我的疲憊與困倦,他們以為廢墟外在的殘敗,卻無從發現內部那座設計精細的地底迷宮。
但你知道那個所在。不在哪裡,就在這裡。』 (by ppp)
『我繼續在城市裡尋找著那本原來發生在你的城市,之後變成發生在我的城市的小說。
我們曾經十分相像,而這連續的信件往返,是否讓我們的生活再度成為兩捲越來越類似的影帶呢?只是場景不同,只是時區有異。
電影裡,J對著重逢的S說:「我寫這本書,就是為了要找到你,不然你認為我們重逢的機率有多大呢?」
S說:「從那天之後應該是零。」
但不再是零了。我們拆開聖誕樹下的禮物,撕掉閃閃發亮的包裝紙。』
(by val)
For Lovers是我的all-times favorite song。
For Lovers同時更是我最最鍾愛的music video。
For Lovers是我第一次看到peter現場演出的影片歌曲,在這之前我甚至沒有看過任何關於libs的影像,可是在現場影片裡他簡單一式黑西裝白襯衫,間奏時在舞台邊坐下翻起書本,旁邊甚至佈置衣架上面掛著熟悉的帽子與格子圍巾,彷彿代表了不在舞台上的那個愛人……那時候,我就愛上他了。
Meet me at the railroad bar
About 7 o'clock
We'll talk while the sun goes down
Watch the lovers, leaving town
This is for lovers, running away
This is for lovers, running away
Just for today
For Lovers要送給所有我摯愛的朋友們。
我知道,其實我一向都是濫情的。
但是遇見你們,因此,
這樣很好。
[For Lovers] Wolfman Feat. Peter Doherty
music video (38.42 MB)
http://s5.yousendit.com/d.aspx?id=09IDMMO0SPCFI3CMWQDMYCONCU
(( Read more...))
這是我去年十二月寫下的句子。
但是確實近年來每一個十二月,我都會遇上一些神奇的事件。
前年十二月初我在寒冷的倫敦,要上飛機離開的那個下午,陽光難得的溫暖,我在街頭獨自晃蕩。
完全出乎腦袋能想像的範圍之外︰我遇到了brett和他可愛的黑貓,他問我旅遊愉快嗎?並且像個送孩子上學的爸爸一般擁抱和我道別。
回到台北的數週之後,我從網路新聞上知道,他和bernard復合了破裂十年的友誼。他們首次見面的那天,正是我遇到他之後同一天的深夜。
去年十二月,我完成了一張無比摯愛的專輯的最後生產工作。
拿在手上的時候,像是一張紅色的卡片,又像一本已經填滿內容的日記。
已經忘記為什麼聖誕夜我還在獨自加班,接近凌晨三點時,我抱著一堆尚未分裝的圖文明信片上了計程車。司機原本以為我玩樂結束準備回家,知道我是因為工作晚歸之後,突然跟我聊起聖誕夜,他說他是個基督徒(但他無意對我傳教),因此他不懂為什麼聖誕夜大家只是忙著四處狂歡,他覺得這一晚應該是要一個人靜靜地回想一整年來的好好壞壞,然後再重新準備,新的一年。
內容其實不嚴肅,聽了覺得很溫暖。隔天我們有個來不及首賣觀眾卻爆滿的超讚首唱會。
更想不到接下來開啟了一年極度忙碌的旅程。
但不是最後的,我確定。
也是去年十二月,我和V完成了十三封信件的虛擬往返書寫。
那是從來沒有過的書寫經驗。大多時間我認為自己是不能寫的那種人,但是那已經消逝的許多個晚上,我對著電腦螢幕、幾乎停不下手地敲擊著鍵盤,即使是犧牲已經過少的睡眠時間。
過分入戲,但毫不在意。
有時候隔天早上到達公司,發現已經收到新的回信,因為情節而衍生的激動情緒,讓我不得不先躲到後陽台抽根煙才能繼續回到正常工作狀態。
許多故事我們竊取、想像、甚至編造與篡改,許多情節我們投射自己,藉著不存在的兩個人物,抒情成為心底的語言,不想控制的恣意濫情。然後,始終隱匿它們。
之後,那些原本以為僅是編派的文字,竟然也緩慢地成為實現的預言。
即便始終沒有完整的公開它們。
或許是因為書寫的當下,早已認定閱讀者只是對方一人。
不是為了創作。
是為了這個人才寫下的信。
今年十二月,我發現我認識了一群詩人們。
他們也許並不寫詩,卻處處在生活裡模樣像個詩人,細膩、敏感、充滿夢想但又積極實現,他們時常安靜卻又熱烈,他們並不完美,卻因為過於真實令我忍不住想接近他們。每一次我都想說︰為什麼我可以這麼幸運而認識你們,卻都被他們先搶說同樣的話。
我們正在籌備一場神祕卻肯定溫馨的派對。
我想我一定會在那個晚上認識更多詩人。
我不知道,十二月該是一個如何神奇的月份。
『我已經無力再繼續偽裝,因此人們都將看見我的疲憊與困倦,他們以為廢墟外在的殘敗,卻無從發現內部那座設計精細的地底迷宮。
但你知道那個所在。不在哪裡,就在這裡。』 (by ppp)
『我繼續在城市裡尋找著那本原來發生在你的城市,之後變成發生在我的城市的小說。
我們曾經十分相像,而這連續的信件往返,是否讓我們的生活再度成為兩捲越來越類似的影帶呢?只是場景不同,只是時區有異。
電影裡,J對著重逢的S說:「我寫這本書,就是為了要找到你,不然你認為我們重逢的機率有多大呢?」
S說:「從那天之後應該是零。」
但不再是零了。我們拆開聖誕樹下的禮物,撕掉閃閃發亮的包裝紙。』
(by val)
For Lovers是我的all-times favorite song。
For Lovers同時更是我最最鍾愛的music video。
For Lovers是我第一次看到peter現場演出的影片歌曲,在這之前我甚至沒有看過任何關於libs的影像,可是在現場影片裡他簡單一式黑西裝白襯衫,間奏時在舞台邊坐下翻起書本,旁邊甚至佈置衣架上面掛著熟悉的帽子與格子圍巾,彷彿代表了不在舞台上的那個愛人……那時候,我就愛上他了。
Meet me at the railroad bar
About 7 o'clock
We'll talk while the sun goes down
Watch the lovers, leaving town
This is for lovers, running away
This is for lovers, running away
Just for today
For Lovers要送給所有我摯愛的朋友們。
我知道,其實我一向都是濫情的。
但是遇見你們,因此,
這樣很好。
[For Lovers] Wolfman Feat. Peter Doherty
music video (38.42 MB)
http://s5.yousendit.com/d.aspx?id=09IDMMO0SPCFI3CMWQDMYCONCU
(( Read more...))
Tuesday, December 06, 2005
[the would of b-side] patrick wolf
上個月因為寫稿的緣故,兩週以上的時間都在複習patrick wolf,並且沿襲我一慣的惡習︰對於喜歡的樂團或歌手,一定努力搜尋現場演出的影片或錄音(要不是近期太忙不然大概還會再找訪問文字來看)。總是很想體會一下他們現場演出的表現,想知道那究竟是會帶給我更多驚喜,或是會讓我乖乖甘心只聽專輯錄音版本。
稿子完成之後,大量的patrick wolf持續停留在我的playlist當中。
關於patrick wolf,大家會出現在文字裡的敘述幾乎都極為相仿,例如神祕、孤獨、幻想、感傷、蒼白並且年少,歌詞裡的關鍵字也都反覆隱現︰燈塔、海岸、城堡、火車以及電塔。第一張專輯裡的歌曲在電子節拍與鋼琴手風琴以及弦樂器之間不安定的擺盪,輕易即可聽出那種關於年輕的各類未經過度修整的跳躍思考,黑白的封面卻藏不住金髮男孩原生的血氣方剛;隔了一年多之後的第二張專輯卻是跨大步伐的躍進與穩健,仍然不時戲劇化的假音已經可以控制得恰到好處,樂器之於歌曲的表演也不再那麼張狂卻更有氣氛,翻開歌詞頁底看到他包辦了所有樂器的編曲以及演奏以及程式節奏以及錄音,唯二兩位分別在兩首歌曲當中客席出演的則是他的爸爸與姊姊。(看完就覺得這樣的天才真高興我也認識一個叫做oliver)
patrick和與我合寫那篇音樂稿件的V同樣年紀,外表卻總給我超乎原本年齡應有的印象。2003年的表演影片裡他還像是個留著金色短髮的高中學生,戰戰兢兢地忙著照顧舞台上的ibook以及身上的手風琴,2004年的表演他卻突然脫胎換骨,總是搭配剪裁特殊的舞台服裝,蓄起了深色長髮,邊唱歌邊拉小提琴同時姿態撩人而投入地擺動,舞台上仍然只有他一個人,神采卻愈發自若而飛揚。
屬於b-side歌曲的penzance,是patrick所寫的第一首情歌,格外靜謐且深情。souvenirs則是抒情的紀念品,電梯影片版本比原本情緒淡淡的錄音版本,還多增添一些曖昧風情。
『在那個世界裡,男孩聆聽著風吹過電塔的聲音,看著海上兩隻迷失了方向的鳥。他說,旅行,沒有目的地,在夜行列車上他看著窗外的河流裡有爬行的幽靈。』 (by val)
[penzance]
http://s19.yousendit.com/d.aspx?id=36YS3QI9BFF4V0ESLLPSDSD760
[souvenirs]
http://3voor12.vpro.nl/3voor12/player/video.jsp?videonumber=22725677
(( Read more...))
稿子完成之後,大量的patrick wolf持續停留在我的playlist當中。
關於patrick wolf,大家會出現在文字裡的敘述幾乎都極為相仿,例如神祕、孤獨、幻想、感傷、蒼白並且年少,歌詞裡的關鍵字也都反覆隱現︰燈塔、海岸、城堡、火車以及電塔。第一張專輯裡的歌曲在電子節拍與鋼琴手風琴以及弦樂器之間不安定的擺盪,輕易即可聽出那種關於年輕的各類未經過度修整的跳躍思考,黑白的封面卻藏不住金髮男孩原生的血氣方剛;隔了一年多之後的第二張專輯卻是跨大步伐的躍進與穩健,仍然不時戲劇化的假音已經可以控制得恰到好處,樂器之於歌曲的表演也不再那麼張狂卻更有氣氛,翻開歌詞頁底看到他包辦了所有樂器的編曲以及演奏以及程式節奏以及錄音,唯二兩位分別在兩首歌曲當中客席出演的則是他的爸爸與姊姊。(看完就覺得這樣的天才真高興我也認識一個叫做oliver)
patrick和與我合寫那篇音樂稿件的V同樣年紀,外表卻總給我超乎原本年齡應有的印象。2003年的表演影片裡他還像是個留著金色短髮的高中學生,戰戰兢兢地忙著照顧舞台上的ibook以及身上的手風琴,2004年的表演他卻突然脫胎換骨,總是搭配剪裁特殊的舞台服裝,蓄起了深色長髮,邊唱歌邊拉小提琴同時姿態撩人而投入地擺動,舞台上仍然只有他一個人,神采卻愈發自若而飛揚。
屬於b-side歌曲的penzance,是patrick所寫的第一首情歌,格外靜謐且深情。souvenirs則是抒情的紀念品,電梯影片版本比原本情緒淡淡的錄音版本,還多增添一些曖昧風情。
『在那個世界裡,男孩聆聽著風吹過電塔的聲音,看著海上兩隻迷失了方向的鳥。他說,旅行,沒有目的地,在夜行列車上他看著窗外的河流裡有爬行的幽靈。』 (by val)
[penzance]
http://s19.yousendit.com/d.aspx?id=36YS3QI9BFF4V0ESLLPSDSD760
[souvenirs]
http://3voor12.vpro.nl/3voor12/player/video.jsp?videonumber=22725677
(( Read more...))
Friday, December 02, 2005
[the would of b-side] the libertines
突然想到來提提很多好聽的b-side...
我一直莫名喜歡著b-side這個稱呼,猜想名稱由來應該是因為以前黑膠單曲以及卡帶會分成A、B兩面的緣故,但全面CD化後竟然持續成為約定俗成的形式,除卻被選定為單曲主題之外的歌曲,即使未來集結成正式專輯後也不會收進去。而創作者或製作人對於那些歌曲的定位似乎也是一開始就決定好的,所以很多人會坦承在錄製或製作b-side歌曲時更為自由或不那麼講究,它可能不如正式專輯內的歌曲那般大器,但卻可能更貼近創作者的內心。
很多時候我甚至更偏愛樂團們在b-side歌曲裡放肆亂玩的跳躍思考。當然也有些聽完之後完全莫名其妙然後很無奈的認同那些歌「終究只是b-side啊」……
越來越多的b-side選集出現,對於像台灣這種幾乎買不到單曲的市場,真是幸虧有這些集結,終於才有方法可以發現它們。即便這樣還是有許多的漏網之魚,但是反面的世界對我來說就是有著莫名吸引力。(當然還要大力感謝神奇的網路以及熱心的親朋好友們。)
原本打算首推的歌曲當然是從單曲蒐集最大宗的suede下手,不過因為12月1日剛結束,為了回憶中的演唱會週年紀念日,還是又繞到libs來了……
[plan a]
http://s8.yousendit.com/d.aspx?id=1HTQ6XD7VMBPM30XF4MLVGMQUM
plan a是我的libs b-side列表裡的個人偏愛第一名,收錄在2002年的單曲,一直以來都是演唱會中極少出現的曲目,錄音版本演唱的是peter,不過創作來源據說是“Carlos` riff and sinister things”,不知道是不是因此當他們進行第二張專輯宣傳巡迴時,carlos幾乎都會自己演唱這首歌,也就因為這樣,當去年人在日本演唱會現場的我,一聽到那個熟悉的吉他前奏,竟然彷彿美夢成真般地過分感動起來。
想來b-side歌曲有時候也會成為媒體考驗的難度等級,今年10月當carlos帶著他的新樂團dirty pretty things進行了幾場試驗性質的公開演出,令我意外的竟然再度演唱了這首歌!只不過英國雜誌NME報導當晚摻雜交錯的新舊曲目時,就不疑有他地把這首歌當成是dpt的新歌之一……
[general smuts]
http://s18.yousendit.com/d.aspx?id=1BRAP2TFNPX902OCZBDLPRO6NJ
[seven deadly sins]
http://s5.yousendit.com/d.aspx?id=0NU8NGCCD9M3Q1L86USN34ZWUS
libs兩張專輯裡的所有正式曲目,沒有一首歌是以上這兩種風格,可是我覺得carlos的聲音在這些歌當中顯得更有特色。他的音質帶著迷人的慵懶與感性,只用來飆速真是太可惜了。
(( Read more...))
我一直莫名喜歡著b-side這個稱呼,猜想名稱由來應該是因為以前黑膠單曲以及卡帶會分成A、B兩面的緣故,但全面CD化後竟然持續成為約定俗成的形式,除卻被選定為單曲主題之外的歌曲,即使未來集結成正式專輯後也不會收進去。而創作者或製作人對於那些歌曲的定位似乎也是一開始就決定好的,所以很多人會坦承在錄製或製作b-side歌曲時更為自由或不那麼講究,它可能不如正式專輯內的歌曲那般大器,但卻可能更貼近創作者的內心。
很多時候我甚至更偏愛樂團們在b-side歌曲裡放肆亂玩的跳躍思考。當然也有些聽完之後完全莫名其妙然後很無奈的認同那些歌「終究只是b-side啊」……
越來越多的b-side選集出現,對於像台灣這種幾乎買不到單曲的市場,真是幸虧有這些集結,終於才有方法可以發現它們。即便這樣還是有許多的漏網之魚,但是反面的世界對我來說就是有著莫名吸引力。(當然還要大力感謝神奇的網路以及熱心的親朋好友們。)
原本打算首推的歌曲當然是從單曲蒐集最大宗的suede下手,不過因為12月1日剛結束,為了回憶中的演唱會週年紀念日,還是又繞到libs來了……
[plan a]
http://s8.yousendit.com/d.aspx?id=1HTQ6XD7VMBPM30XF4MLVGMQUM
plan a是我的libs b-side列表裡的個人偏愛第一名,收錄在2002年的單曲,一直以來都是演唱會中極少出現的曲目,錄音版本演唱的是peter,不過創作來源據說是“Carlos` riff and sinister things”,不知道是不是因此當他們進行第二張專輯宣傳巡迴時,carlos幾乎都會自己演唱這首歌,也就因為這樣,當去年人在日本演唱會現場的我,一聽到那個熟悉的吉他前奏,竟然彷彿美夢成真般地過分感動起來。
想來b-side歌曲有時候也會成為媒體考驗的難度等級,今年10月當carlos帶著他的新樂團dirty pretty things進行了幾場試驗性質的公開演出,令我意外的竟然再度演唱了這首歌!只不過英國雜誌NME報導當晚摻雜交錯的新舊曲目時,就不疑有他地把這首歌當成是dpt的新歌之一……
[general smuts]
http://s18.yousendit.com/d.aspx?id=1BRAP2TFNPX902OCZBDLPRO6NJ
[seven deadly sins]
http://s5.yousendit.com/d.aspx?id=0NU8NGCCD9M3Q1L86USN34ZWUS
libs兩張專輯裡的所有正式曲目,沒有一首歌是以上這兩種風格,可是我覺得carlos的聲音在這些歌當中顯得更有特色。他的音質帶著迷人的慵懶與感性,只用來飆速真是太可惜了。
(( Read more...))
Monday, November 28, 2005
living in a looking glass, as the beauty of life goes by
我完全沒辦法書寫有關時尚的任何事物。
可是我喜歡好看的人搭配好看的衣服。
關於名牌服飾時常和所謂上流社會劃上等號,或許因為那價格總是令人敬畏,比如說一條八千塊的圍巾以及一件六萬元的西裝外套,林林總總加加減減不用幾件單品,大概如我這般的平凡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都無法負擔。況且許多人將穿戴名牌視為地位或權勢的象徵,或是扯出傳統節儉觀念之類的無端成為錯誤誘導,荒謬地彷若成為另一個異次元。
相對於所謂的另類或獨立樂團,幾乎在意的多半是lo-fi或是diy風格,所以如果有人想要把名牌服飾跟他們扯上關係,猛一想來應該會以為那些獨立樂手們一定會很唾棄所謂的物質講究吧……
誰說的?
翻開大約十年前的英國i-D雜誌,便可以發現一堆內容其實是樂團專訪,攝影照片卻是團員們換上了名牌服飾並且頁角詳實介紹了各式牌子與價格,這樣的結合在國外早已不是新聞。前陣子義大利男版L'UOMO VOGUE雜誌也開始熱中音樂專題,甚至花上近乎半本的數量、找了一大堆目前英國近年內興起的年輕樂團,幫他們拍下許多風格照片,裝扮之後每支樂團沒有因此成為櫥窗商品的替代道具,而是相反的更為強烈地展示了原本屬於他們的性格與態度。
這讓我想起朋友曾提過想寫的一本書的主題,也許正同時成為一種新的潮流。
除了平面拍照之外,許多獨立樂團/樂手們也持續在日常生活裡保留這樣的裝扮哲學,甚至在國外有許多知名設計師願意直接提供服飾給他們,成為另外一種時尚演繹。於是我也樂得享受這樣雙重的聆聽與觀賞經驗。打扮得宜本來就是人之常情,當名牌穿在他們身上,卻沒有驕縱之感,所謂界限與標準,或許不過就是大家都想得太多了。
**patrick wolf的表演服飾常常花樣百出,乍看也許怪異但卻正好搭配他向來戲劇化的演出風格
**carl barat曾為J.Lindeberg拍攝了一組服飾廣告,使用在名牌官方網站與時尚雜誌
**the libertines樂迷們最愛的同人誌打扮一定不會少的就是Burberry風衣和標準款式格子圍巾
**既然Hedi Slimane如此熱愛peter doherty,當然不會吝於提供整套Dior Homme的黑色西裝
**長久以來Fred Perry幾乎變成peter doherty的演出制服,偶爾也會自己改裝來個撕裂與拼貼,就連常見的軍裝外套也不會忘記選擇今年最流行的短樣式
(( Read more...))
Thursday, November 24, 2005
if you really cared for me, well you'd leave me be, you'd set me free ...
還在公司等待開會的兩點多*…
(*我指的是凌晨)
想到以前寫雜誌訪問稿的時候總有奇怪的執念︰
非不得已或者素材要求之必須,否則我真是非常不愛Q&A式的寫法
雖然那非常一目了然地直入問題核心,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感覺嗎?)
當然也不只一次和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
當主角本該成為文章重心的時候,訪問者到底該不該在文字中涉入個人情緒與觀感?
某方面來說我是習慣那樣做的,但前提是不能過份或者錯誤地引導讀者產生誤讀,所謂的個人情緒其實是在訪談的短短相處時間裡自己所感受到的對方的性格,有時這樣的場景描述甚至令我更能想像關於受訪者的鮮活樣態(不管是因此討厭或喜歡)。
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作者的筆下,彷彿就像換上不同設計師的服裝。
因此我特別喜愛國外雜誌上的訪談文章,尤其是對於過程中一些小動作的細微描寫,雖然總是得花上很多時間查一堆單字,不過也常常出現令我絕倒的精彩段落。
最近讀到超級愛的一段(這是受訪者對訪問他的人所述說的)︰
Don't write an article about a popstar or a rockstar. But just about a guy that you met for a while. Write with your heart. And we'll meet again and again. Until the country settles down.
虛妄文字很容易,
但要從文字中發現受訪者信任或是不信任訪問者其實也並不難掩飾,
(或者為了什麼必須向一個認識可能不到30分鐘的人敞開你的心扉傾談呢?)
我不知道以後的自己是否還會寫出什麼樣的訪問稿,
但卻喜愛著那種每次讀完一篇精彩的報導之後,溢滿於心的感動或感傷。
(( Read more...))
(*我指的是凌晨)
想到以前寫雜誌訪問稿的時候總有奇怪的執念︰
非不得已或者素材要求之必須,否則我真是非常不愛Q&A式的寫法
雖然那非常一目了然地直入問題核心,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感覺嗎?)
當然也不只一次和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
當主角本該成為文章重心的時候,訪問者到底該不該在文字中涉入個人情緒與觀感?
某方面來說我是習慣那樣做的,但前提是不能過份或者錯誤地引導讀者產生誤讀,所謂的個人情緒其實是在訪談的短短相處時間裡自己所感受到的對方的性格,有時這樣的場景描述甚至令我更能想像關於受訪者的鮮活樣態(不管是因此討厭或喜歡)。
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作者的筆下,彷彿就像換上不同設計師的服裝。
因此我特別喜愛國外雜誌上的訪談文章,尤其是對於過程中一些小動作的細微描寫,雖然總是得花上很多時間查一堆單字,不過也常常出現令我絕倒的精彩段落。
最近讀到超級愛的一段(這是受訪者對訪問他的人所述說的)︰
Don't write an article about a popstar or a rockstar. But just about a guy that you met for a while. Write with your heart. And we'll meet again and again. Until the country settles down.
虛妄文字很容易,
但要從文字中發現受訪者信任或是不信任訪問者其實也並不難掩飾,
(或者為了什麼必須向一個認識可能不到30分鐘的人敞開你的心扉傾談呢?)
我不知道以後的自己是否還會寫出什麼樣的訪問稿,
但卻喜愛著那種每次讀完一篇精彩的報導之後,溢滿於心的感動或感傷。
(( Read more...))
Tuesday, November 22, 2005
a little death around the eyes...
有時候我會忘記世界.
無論如何,
孤立無援的時候,
我還剩下音樂.
(倘若我因為什麼而過於矯情其實也真的無所謂了)
[peter doherty - acoustic alullaby]
http://s18.yousendit.com/d.aspx?id=0TVI0NDCBCONT0OTMM2DYQKQMW
01 - A Little Death Around The Eyes
02 - Arcady
03 - Un Bilo Titled
04 - I Love You (But You're Green)
05 - Albion
06 - 2 Second In Love With A Feeling
07 - East Of Eden
08 - He Will Fall
09 - New Love Grows On Trees
10 - My Darling Clementine
11 - Back From The Dead
(( Read more...))
Saturday, November 19, 2005
cos she's star, starcrazy, getting stupid on the streets tonight
最近密集關於明年度的出版會議與內部討論,深刻體驗到的重要觀點無非是︰許多作者通常是有了一個或數個不錯的想法然後書寫完成便覺得可以直接發行了,站在我們的立場,後續的編輯與整稿卻是卻不可或缺的關鍵(以及時間排程上最容易被忽略的部份)。
一個創作者的心血結晶經過焠鍊與修正,仍然是屬於創作者本身的思惟宇宙,不會轉化成為我們的而失去原味,但重點在於,經過檢驗與修飾之後,理當該以更為精準且完好的樣貌示人。
但怎麼知道這樣究竟是好或不好呢?
倒也單純,不過就是合則聚,不合則散。互信原則而已。
這突然讓我忍不住想要岔題再次回到我喜愛的樂團身上。
某次在辦公室加班,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位同事,我用爛爛的電腦喇叭放著libs的第一張專輯,音量不敢調太大,同事走來走去處理文件和一些相關物品,突然他停下來問我︰這是clash的歌嗎?
我本能反應要答不是,隨即又答……某部份來說,這張專輯製作人的確是clash的一員。
有這麼明顯嗎?他說很明顯!
製作人導向許多時候的確是決定一個樂團的聲音長相的重要關鍵,反過來說,我第一次聽到libs這個團的名字,其實正是因為他們首張單曲的製作人是bernard butler,令我好奇由他來製作別人的歌曲會是什麼模樣?不過當第一次聽完整張專輯的歌曲時只覺得好吵……
(其實當時的我是聽不慣punk的,除了房間架上少少的sex pistol和clash之外幾乎從來不聽。而且當時我根本搞混了,bb做的是他們的單曲,我找來聽的卻是後來的完整專輯,製作人已經換成mick jones。)
後來再開始注意libs已經是2004年suede解散之後的事了,那時候聽說他們團員之間的八卦,覺得根本就是十年前suede的翻版嘛!同樣是原來編制錄好了第二張專輯,發行之前卻爆發團員之間的分歧,而後巡迴演出時不得不另尋替代團員,並且持續在媒體上各自放話……
翻版之外,其實兩個樂團的故事又意外地相互交錯著最新發展,當suede推出精選輯之前在倫敦ica舉行首開先例的五張專輯五場演唱會,dog man star night的前一天bb在自己的留言板上突然自言自語地哀怨起當年的辛酸回憶,直到suede宣佈解散但兩人尚未復合之前,有樂迷在版上問bb認為哪個團最酷,是以前的suede還是現在的某個新團?bb說︰「現在最酷的當然是libs,不過我想沒人會相信我說的……」
當我認真收齊libs單曲和專輯之後,突然明顯地發現了製作人不同而產生的差異,藉由同樣的幾首歌曲前後兩種不同版本,最後我還是偏愛bb製作的那些。據說儘管在錄音室但mick仍然習慣採用全團同步live的形式來錄製,意在忠實呈現歌曲原本樣貌,而bb則是專注於分軌收音以及細緻完美。一些後來搜得的訪談裡也經常詢問團員們為什麼後來不繼續和bb合作,大多傳聞都說是因為peter和bb不合時常在錄音室出現意見抗爭,不過bb自己在留言板上倒是看起來相當支持peter,在peter因為竊盜罪被關而確定可以提前釋放的消息傳出那天,還留言說希望他能趕快回來一起錄音,並且特地跑去參加出獄當晚戲劇性的reunited gig,一週之後更在rough trade的25週年演唱會上和他們共同演出。
最精彩的還是當他們在錄製〈dont look back into the sun〉單曲的那幾天,peter自己的留言/日記。(我真是太愛這些人了都這麼愛自己寫留言讓我可以這麼八卦)
那段時間,毒癮問題已經讓peter和carl之間產生裂隙,於是在錄音的RAK studio裡,某一天bb突然認真地和peter聊了許多事,聊著suede(當時是2003年5月!),聊著當年的斷絕聯繫、缺乏溝通與瞭解,也感嘆著一切錯誤都是因為藥物。後來才發現這篇日記的我深深覺得這多麼像是一則神奇的預言,當時語重心長的bb彷彿像是過來人一般試圖警告peter︰如果你這樣繼續下去,有一天你可能也會遇到和我一樣的命運,但這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
而預言仍然準確無誤地發生了。
當我認識libs的時候,peter已經被要求不得參與演出,就像我認識suede的時候,吉他手早已經不是bb了。因此我看過沒有bb的suede以及沒有peter的libs。
當時的bb可有想過,當他說完這些的半年之後,他竟然會和brett再次合作呢?
當媒體公佈bb和brett真的重修舊好之後,bb無比雀躍且開心的語氣就再也掩飾不住,頻頻從留言中傳遞感染給所有人;差不多的時間裡,peter哀怨孤單且自毀的文字,也繼續在留言裡張狂地蔓延。
為什麼我前後愛上的兩個截然不同屬性的樂團,竟然會搬演如此相仿的劇碼?會不會重逢也得再等上十年呢?
巧合的是,bb和brett十年之後破鏡重圓的新樂團tears,在RAK studio錄製了他們的首張專輯。
[the libertines - death on the stairs]
bernard butler製作版本:
http://s24.yousendit.com/d.aspx?id=3CKWN9AED9PWD0VVDA55HTVVK4
mick jones製作版本:
http://s31.yousendit.com/d.aspx?id=36N5U6D1L2TGZ1SFEFEXKPQD1R
(( Read more...))
Sunday, November 13, 2005
we get away with doing the little that we can
up the morning.
許多時候我抗拒清醒。
許多時候彷彿確認天明才好放心睡去。
等待一張專輯其實是不明所以的。情緒煽動的渴望成份大於音樂本身。
等待令我頹靡卻又振奮。
等待這張專輯的心情很不踏實,雖然我幾乎已經聽遍每一首歌各種其他版本,也確實毫無理性地偏愛著這個樂團,太偏愛因此偏執,太偏愛因此知道他們的音樂可以拯救自己的頹靡或是相反地讓自己更為極度的沮喪。
等待其實包含了依賴,因為過分熟悉因此具有自我安慰的療效。
在某個離開咖啡店會議場域回到自己房間的凌晨三點半,距離正式發行日期還有將近二十五天,我的電腦裡已經存放了這十六首歌曲的檔案。在開啟之前,還抱持著懷疑與不安的心情,或許是他們各式各樣的負面消息、加上前一張單曲裡令人驚悚的b-side歌曲之後,完全不敢預先想像專輯歌曲的模樣。而歌曲全都是熟悉的,先前釋出的曲目列表,已經令樂迷引起一堆關於遺珠之憾的討論,但是也有許多現場演出時絕對不會錯失的歌曲,終於有了正式錄音版本可以收藏。
當我按下第一首歌的播放鍵時,竟然會感到緊張。
之後的64分鐘裡,我無法客觀地評定這些歌曲的優劣,但它們不由分說熱烈地將我征服了,或許是因為事先預想得太糟糕,而他們確實完成得比我原先想像的精彩……
沒辦法以適當的角度來介紹,對於一張每首歌曲都已經太熟悉的專輯,總是會期待這個最後定案的錄音必定要是最優的。我幾乎可以列舉所有曾經搜得的acoustic版本、sessions版本、或是各種現場錄音,太容易就會因為比較而產生觀感上的個人偏差。儘管覺得錄音時期的peter聲音絕對不是他的最佳狀態(雖然我不確定他的聲音是否真的還能回到我所認為的最佳狀態),編曲因為聽過太多種也未必最喜歡現在這個模樣,但我仍然因此熱血並且著迷,特別是之前許多bootleg無法完美收音而忽略的精彩樂句、pat總是尖銳卻靈巧的吉他段落、drew搶眼的bass line、adam的鼓點,以及一些奇怪的音效和竊語般的對話,在某些專輯裡我極為厭倦那種設計,在這裡卻似乎感覺都對了。十六首歌曲之後我清楚地體會到這終究是一個完整的團體,雖然他們有一個充滿新聞話題的主唱,但這真的不再只是一場個人秀,而是一份同心協力完成的漂亮作品。
只是太過於個人耽溺,到頭來也很猶豫到底該推薦或是不推薦,因為我其實不在乎開場歌曲裡出現的女聲到底是不是kate mose?也不確定所有人聽到之後是否真能理解關於albion的理想追尋?或是戀愛之後的peter寫下的天真爛漫小情歌是否水準不如往昔?更或者是那些奇怪單字的歌名到底代表什麼意義?那些我其實都可以解釋,但這是否代表理解,或者是如果不理解,是否更能夠單純地喜愛它們?
或許只是聆聽的同時,我已經無可避免註定要摻雜太多複雜情緒。
忍不住就想要提及關於這些、關於那些。
看似擁擠的篇章,卻幾乎毫無提及關於這些歌曲的內在風景,在空泛的敘述之中我無法言述其之於我的重量;我緊緊藏匿他們,而他們吞噬我所有的文字能力。
完全如同這段感覺很短其實應該很長的日子裡,似乎做了很多事又似乎有更多事情還沒完成。
但這些歌確實在混亂的狀態裡,以一種極其頹廢卻又孤傲的態勢陪伴著我,在某種意義上。
在每個尚未入睡的清晨,這些音符反覆繞行運轉,我認定它們應該要是原本預計使用的標題︰
up the morning.
and if I, if I could go
back in time
and if I, if I could go
back in time
I'd go to show, what did I show? I would not show
the nights and the fights when I came rumbling out the door
well what was I supposed to do?
where's a boy supposed to, supposed to go?
(lyrics by 20050921 Town Hall,Greenock live version)
[Down In Albion]
Baby shambles
November 14, 2005
Label: Rough Trade
http://www.roughtraderecords3.com/babyshambles/
[專輯曲目私推薦]
01. la belle et la bete
02. fuck forever
03. a rebours
08. 8 dead boys
14. loyalty song
15. up the morning
16. merry go round
[版本比較私推薦]
fuck forever: peter doherty acoustic version
killamangiro: killamangiro single
back from the dead: shaking and withdrawn megamix session
albion: acoustic alullaby session
(( Read more...))
Monday, October 31, 2005
anything that you like, it's a long, long way
好像沒有一次出國(不管是為了工作還是純遊玩),前一天可以悠閒地收好行李安心愉悅等待天亮出發的。
去日本去英國去香港,前前後後幾次,每一個出發前的晚上都在趕著來不及完成的工作或稿件或網頁,每一次都是熬夜整晚直到再不出發就要趕不上飛機的緊張時刻才關上電腦然後慌亂地提起隨身行李衝向機場……
可能是我做事情永遠比較遲鈍吧。
近日緊接著幾次往返香港,漸漸的幾乎要失去距離感。
一個多小時的飛航,感覺就像平常走出家門到公司的車程時間,差別只在於交通工具不同。
這一次我在飛機上想著,之前去英國,十幾個小時的漫遊,自己一個人在飛機上到底都在做些什麼呢?
但倫敦竟是一個令我感到熟悉而毫不陌生的城市。
香港也是。
我喜歡亂走,迷路了就繼續走下去。
一定會有某一個轉角就能找到回返的印象,或者方法。
於是前一個晚上,我還在香港街頭聽到bar裡傳出超大音量的國語歌曲。
隔天下午,我在台北常去的音樂館挑CD,卻在外殼上發現bfsh老大的推薦文。
i'm here.
where is here?
is anywhere and nowhere.
(( Read more...))
Saturday, October 22, 2005
seems to me, we're really living way too fast...
比較類似趕赴一場約定。平靜,但是篤定。
吉他演奏系的專輯一直佔據我房間四處散置的各樣CD中的極大部分,有很長一段時間幾乎是完全沈迷於那種只需琴弦而無須歌聲演繹的無邊世界裡,只需要六條琴弦,便能飛揚競速,或是緊緊揪住了心緒而難以自拔。我一直覺得吉他是最神奇的樂器,到現在都還覺得(儘管我永遠也無法成為好的吉他手)。
對於eric johnson的喜愛,時常有種祕密結社的意味。
從1989年發第一張專輯開始,直到1997年聽到那張包括steve vai和joe satriani聯合演出的G3音樂會錄音專輯之後,我才開始認識他,同時也發現身邊有一票同樣喜愛他的演奏的朋友,但是台灣從來沒有代理過任何一張他的專輯(雖然這種事情一點也不奇怪,不過直到2001年之後終於出現新作代理盤了,我卻因為不滿意印刷質感仍然堅持買美版)。於是我們從各種店家或網路代訂專輯、相互討論、翻找網路資料,雖然很早就開始發表作品,但是每一張新作間隔總是許久,最長甚至高達六年(因此那張一出所有雜誌訪問的第一個問題幾乎都是︰為什麼讓大家等了六年?答案當然是由於他對器材和聲音的超級龜毛個性,比如說要開始準備錄音,先找了一百顆音箱一一試過,等終於找到喜歡的,再開始試收音麥克風……如此繼續,幸運的是當時他的製作人竟然跟他志同道合)。巡迴演出場次其實很多,但通常大部分只在自己家鄉或是美國數洲,極少去外地演出,終於在2001年,在發現他有難得的日本行程之後我第一次飛出國,如同圓夢一般為了看他的個人音樂會(甚至忍不住叨叨絮絮地寫了六千多字的雜誌稿)。
那年的日本音樂會,主辦單位甚至在表演結束之後安排了簽名會,連看兩天的我第一晚什麼話都說不出口,第二天在澀谷街頭亂逛打發時間之際竟然遇到出來晃蕩的bass手與鼓手(以他們的身高實在太容易在嬌小的日本行人中一眼被認出),我和朋友興奮地跑去跟他們說話合照(迷妹的本分還是要有的),當晚表演完再次簽名,鼓手非常開心的說“hey! see you again!”,而我在握著ej的手的時候突然想也沒想的冒出一句︰很希望有一天你能來台灣表演……
想也沒想的這句話竟然在2005年實現(當然不是因為我的緣故)。
直到親自坐在那個會場,彷彿才突然發現這個原本對我來說祕密結社一般只在友人之間傳遞的熱愛,竟然還有數百人跟我們都一樣。在去程的捷運上,透過玻璃窗反射看到旁邊站的兩個男生突然從口袋裡掏出門票研究地點與時間,在門口看到蜿蜒等待的觀眾,在結束後的速食店櫃台等餐時聽見旁邊顧客討論著方才的演出,在離開時的路上遇到三個小迷妹興奮不已的談論台上樂手的迷人笑容……
ej或許算是我所有看過的演出者當中最沈穩的了。
(沒辦法,steve vai實在太過表演型藝人了,joe satriani雖然沒那麼炫技但也另有一套玩法,至於其他,不管是dream theater或如suede與libs,樂團型的演出怎可能不熱烈?)
他永遠都是無比專心的控制著自己的每一個聲響,整把吉他各種不同位置可以展現出的各種不同效果全不浪費,並且細膩無比地切換效果器音色,精準一如認真埋首於某一種研究。大部分時間他都低著頭,或是偶爾定定望向前方邊唱著歌。表演選曲從最早第一張專輯到最新一張全都包括,當然經典曲目一出台下總是熱烈不已(雖然規定要乖乖坐好不能站立實在讓我有些痛苦),除此之外還有一定不會少的藍調風貌……
我定定望著台上的ej,望著他唱歌時深邃的眼神。
我不知道少了什麼。絕不是因為他每次發片都間隔太久而讓我忽略的聆聽與熟悉,有許多曲目甚至在大家歡呼之前我便已經認出來而暗自欣喜不已。我相信我還是心滿意足的。
或者是因為等待了太多年而這個重逢場景完全不如我的預期?
總覺得應該要是小酒館而非學校禮堂,應該要是很放鬆而非是正襟危坐,應該是彼此都投入的享受而非是一種單向的表演與觀賞。
但我還是滿足的。在三次安可之後看著他揮手離開,那一刻,我甚至突然覺得我和他一樣都老了。
而我的祕密結社還是沒有結束。
好後悔呀!為什麼之前沒有衝去哪個國家看他的acoustic(guitar/piano)巡迴場呢?!
那樣的安靜或許會更接近我的夢境吧。
eric johnson
2005-10-16 Hwa Ciao Multi Hall, Taipei, Taiwan
http://www.ericjohnson.com/
(( Read more...))
i know you don't believe a single word i say
we're on the one road
maybe the wrong road
it's the road to fuck knows where
nothing's gonna keep me from my
what did I dream?
(( Read more...))
maybe the wrong road
it's the road to fuck knows where
nothing's gonna keep me from my
what did I dream?
(( Read more...))
Monday, October 10, 2005
black waves come, and so fear me, December
很多時候,因為一個畫面、一張照片、一段旋律、一個動作、一個眼神……瞬間就牽引出記憶裡的一串文字。
可能那是我寫過的,朋友寫過的,或是與己無關的眾多他人曾經發表的,迴聲般成為我腦袋裡的囈語,在無可預期的狀態下,彷若默片影格之間置換的字卡,巨大而瑰麗地,將我淹沒。
在辦公室裡只有自己的那一個房間。螢幕上的文件我打到一半而停滯無法繼續。
mew的新歌急速地拉著我墜落。
What a day I have had
What a day I have had
Now it's over, isn't it?
I'm in a car
I don't know where we are headed for
Stay with me
Don't want to be alone
其實我完全記不得以前怎麼開始聽起mew的歌。
那一陣子其實很少看雜誌,逛網站也多半是耗在愛團的forum,想不起來到底是因為什麼,總之在全然不認識的狀態下我抓到了當時以為不會在台灣被代理的mew的首張專輯,聽完之後,便不斷反覆反覆,並且極力推薦給身邊的朋友。
mew的歌曲裡有一種透明且靈巧的特質,漂亮流暢的聲線,討喜又細膩獨特。
於是總是不滿足,會好奇下一次的mew又會有什麼驚喜。
(或者說,慣於對所有的愛團有這般依賴的期待)
那麼,對於發行未久的新專輯AND THE GLASS HANDED KITES,聽完後第一個想法便是︰如果習慣單歌集合式的專輯,那就不要試圖考驗自己的耐心;倘若相反,那麼這張專輯的完整度與戲劇化,一點也不令人失望。
許多號稱概念的歌曲一但試圖拉開時間長度,很容易就暴露編曲或想法上的缺陷而令人厭煩,然而這次的mew雖然一點也不可人,卻順暢得令我幾乎不知不覺地樂曲就一首首接續而後完結。他們把前張專輯裡最隱諱的一個特點不斷地放大在這次的專輯中,那種冰冷、孤絕、外表堅毅而內心脆弱的矛盾,變成強勁的鼓點、尖銳的吉他聲、多層次的合音,搭配音量強弱的調節,情緒隨之起伏——但是無論怎樣,始終都維持在不安、困惑、懷疑、反覆的情境之中(一如專輯名稱,並且曲序之間歌詞相互呼應),那微弱的孤獨,卻劇烈的足以把整個自己吞噬。
而我直到某個獨自處在房間的午後,從頭到尾一氣呵成聽完整張專輯,才理解了這樣的命題。
甚至不想從其中抽出任何一首作為單歌推薦。要不就是一次聽到尾,要不就是請換一張別的CD。
然而在辦公室裡只有自己的那一個房間,螢幕上的文件打到一半而停滯無法繼續的那個下午,播放軟體亂序跳出的那一首,輕易地就將我征服。接近專輯尾聲的〈Louise Louisa〉,彼時我正煩惱不已而無處宣洩,幾乎就想要放棄抵抗而承認失敗,軟弱瀕臨潰決邊緣,mew就在此時唱著︰What a day I have had, now it's over, isn't it?
是嗎是嗎是嗎是嗎是嗎,糟糕的一天結束了,是嗎是嗎……
我聽見所有器樂漸次增強,而後又淡出、消失,最後剩下主唱彷若懇求與哭泣的低吟。
I'm in a car
I don't know where we are headed for
Stay with me
Don't want to be alone
I'm in a car
I don't know where we are headed for
Stay with me
Don't want to be alone
I'm in a car
I don't know where we are headed for
Stay with me
Don't want to be alone
我聽見隔壁房間的欣喜喧鬧。我聽見這個房間孤寂的自己的迴聲。我聽見在亂序之中被點破的無邊寂寞。
我其實渴望著有人陪伴。
我不想呼救。
或是我終究只能被一首歌了解?
腦袋裡突然就冒出朋友寫過的文字,像是自己被鑲在一幅失敗畫作裡旁邊搭配的文字旁白。
那曾經被我用作一段短片的敘述,突然之間發現竟是如此適合這張專輯。
以及,現在的自己。
『身邊的人群瞬間蒸發,你戴上耳機,渴求一首歌從天而降優雅地挑揀起你,將你平移到一個知覺失真的世界——在那裡,所有情感都急速熟透而紛紛腐爛。
然而,你以為可以獨自目送地鐵離去,在下一班列車來臨前任憑旋律佈置你的腦海:也許風吹響樹葉交錯的空隙,也許陽光輕輕滾過馬路像是被潮水挾帶的貝殼碎屑;你以為可以獨自搭乘電梯,刊印在銀灰門板上的臉孔像是一幅泡水的版畫,擠在混沌的塊面裡你試圖以一首歌的輪廓線重新綁好手腳,卻在門板迸開的剎那抬頭發現自己的臉也隨之綻裂;你以為可以獨自漫步在清冷街頭,服用各種音符記號以振奮精神,那一扇扇無人窗口卻如此嚴厲地瞪視著你。
轉過身發現這個世界只剩下你自己,於是一切都不值得恐懼也不值得欣喜。
掌心緊貼耳機,你將自己深深埋入這首歌裡。你仔細地用無暇的指尖撥開土壤,棕色泥土像是糾結毛線縛繞你的手掌……你挖出一個洞,看見土層裡滲出花花草草蒼白的根鬚,還有螞蟻蝸牛以及無數昆蟲的唾液或卵。你躺進這個洞裡、臥倒在一首歌凹陷的眼眶裡。
在這首歌裡,你打開門還聽得見某人剛剛走下樓梯的腳步聲,你靠近信箱可以感覺到裡面有一封信即將寄到你手上,你凝視天空可以看見載滿旅人的飛機和電線上的野鳥與風箏,你拿起電話永遠知道可以找到誰。
你寄居在音樂裡,所以感覺到一種綿密的陪伴、一種溫熱的倚賴……穿越耳機線路,你看見嶄新的途徑,然而你已無力不停地搖擺與遷移。
多麼想關上門、拉上窗簾、鎖上半開的行李箱……電視機裡男女主角背對著背,鬧鐘響聲已經逐漸失效月曆上的小方格裡沒有任何記號,你打開床頭燈,決定以自己的沉默唱一首完整的歌。
移動遲緩,卻越飆越快。』
(( Read more...))
Sunday, October 02, 2005
i stole no kisses, just some books and the odd cigarette
陷入文字荒漠。
幸好我不是文字工作者,要以文字作為工作大概我還是沒辦法的,必須依靠靈感而非反射的致命缺點便是︰必須等到那靈光降臨,否則就只能持續空白一片。
那跟平常寫企劃案或是新聞稿大不相同,這兩者的目的通常只是為了傳達或誇飾一個簡單到不行的論點。最近被朋友邀文字稿,雖然截止日期還有一大段,但是我卻一直困頓在某一個狀態上,無法準確地描繪出心中原本的理想氣氛藍圖。
或許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訓練不足吧。
手邊一直有一份和朋友共同完成的數萬字稿件是遲遲不願公開的(或者說其實它們根本一直存取在公開的地方)。我不斷地渴望回到那段時光裡,那段睡前依戀不捨地完成最後一句然後關上電腦、隔天又發現對方已經增加新篇幅的日子……那段時間我幾乎病症地依賴著某一個留言版,看著那些並非我的母語的文字閃耀著滿溢的情感,簡單直接而深刻的文字就令我完全甘心於只做個讀者而不想繼續生冷地拼湊自己的文字。倘若我繼續書寫,那麼究竟代表什麼,或者不過只是自溺極致的年少記憶?!
但我們都回不去了。唯有等待(或接受)下一段未知命運的方位。
『在過去幾年中有什麼事情是讓你感到後悔的嗎?』
『有……我希望你從沒問過這個問題。』
-----------------------------------------
there's somebody at the door.....
put your hands up its a raid
we wont use guns
we won't use bombs
we use the one thing we've got more of
that's our
blind ignorant fury
(message was wirtten by heavyhorse)
(( Read more...))
幸好我不是文字工作者,要以文字作為工作大概我還是沒辦法的,必須依靠靈感而非反射的致命缺點便是︰必須等到那靈光降臨,否則就只能持續空白一片。
那跟平常寫企劃案或是新聞稿大不相同,這兩者的目的通常只是為了傳達或誇飾一個簡單到不行的論點。最近被朋友邀文字稿,雖然截止日期還有一大段,但是我卻一直困頓在某一個狀態上,無法準確地描繪出心中原本的理想氣氛藍圖。
或許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訓練不足吧。
手邊一直有一份和朋友共同完成的數萬字稿件是遲遲不願公開的(或者說其實它們根本一直存取在公開的地方)。我不斷地渴望回到那段時光裡,那段睡前依戀不捨地完成最後一句然後關上電腦、隔天又發現對方已經增加新篇幅的日子……那段時間我幾乎病症地依賴著某一個留言版,看著那些並非我的母語的文字閃耀著滿溢的情感,簡單直接而深刻的文字就令我完全甘心於只做個讀者而不想繼續生冷地拼湊自己的文字。倘若我繼續書寫,那麼究竟代表什麼,或者不過只是自溺極致的年少記憶?!
但我們都回不去了。唯有等待(或接受)下一段未知命運的方位。
『在過去幾年中有什麼事情是讓你感到後悔的嗎?』
『有……我希望你從沒問過這個問題。』
-----------------------------------------
there's somebody at the door.....
put your hands up its a raid
we wont use guns
we won't use bombs
we use the one thing we've got more of
that's our
blind ignorant fury
(message was wirtten by heavyhorse)
(( Read more...))
Friday, September 30, 2005
if i say i care, i really mean it
最近身邊的朋友常被我問到同一個問題︰你會因為一張專輯的封面設計或是包裝而購買它嗎?
2005年9月號studio voice封面主題是「CD消失前的封面設計展」,以封面設計為主題介紹的雜誌或書籍我幾乎都會忍不住買下手,尤其是+81大概為此就連續做了四五期之多,眼花撩亂精彩巧思的各式圖稿與彩照,幾乎每一頁都讓我讚嘆;數年前曾經參與編輯事務的中文音樂雜誌搖滾客,美編主動提出介紹封面設計的想法之後也確實成為固定單元。因此「封面設計展」並不是什麼特殊企劃,重點在於「CD消失前」這個前提……
在很多工作機會中我不斷接觸到關於數位音樂的概念與發展,看著他們以數據預言未來實體產物逐漸消滅的確實可能性。我不反對潮流,我同樣上網抓歌並且移動時習慣要有iPod陪伴,但是我以及我的一群朋友們也持續地在科技進化的潮流中,繼續著發現喜愛的歌曲就立刻衝去買CD、或是抵擋不住包裝或封面設計精美的之類物質誘惑而敗家的習性(即便那是一張自己從來沒聽過的專輯)。
我很不甘於美術設計僅是一種「行銷手段」 之類的說法,更多時候我甚至覺得那是一種偏執(否則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時間跟印刷廠挑紙、解釋刀模裁切或折疊的位置與角度),對於「感覺」的偏執。塑膠外殼、歌詞本、底標、側標……僅是一種速成的制式規格,沒有人說CD就一定要長成這樣。音樂可以有鮮明性格,同樣的,包裝與設計為何就不能?每每在唱片行看到那些費盡心思完成後的外國專輯,總是愛不釋手,為什麼在台灣就會成為極端異數?(我一點都不想牽扯關於成本與銷售之類的平衡困難,畢竟我自己也在這一行,有多麼難為其實非常清楚,但是……我只是私心想要更多音樂作品被相稱的外表美好地展示出來……)
到現在都還記得echo的ep最後生產階段的製作過程,紅色硬書皮的包裝其實並不多麼特殊,但是反覆和印刷廠討論做法與挑紙的那個下午,所有人都警告我︰這樣會花很多錢,妳又要亂花錢了……當時確實也討論了很多種替代方案,但是每一種都讓我覺得不對勁,最後連印刷廠也妥協了,說那就做做看。於是,當第一份成品送到我手上的時候,百分百的完成度讓我興奮得尖叫,連老闆都忍不住要點頭同意︰真的做得不賴!
的確這讓大家多花了不少錢,但是我們是驕傲的。(更好笑的花絮發生在首賣會,當第一位現場觀眾來攤位買走第一張CD時,他猶豫了一下,挑的卻是普通包裝的版本,理由是「他比較喜歡正常的包裝」。)
那就讓我繼續當一個偏執的傢伙吧!
為什麼突然想到這些呢,其實只是因為近期在逛ebay時發現愛團hope of the states某張單曲的超級限量宣傳片,以手工焚燒過的英國國旗和美國國旗做包裝,生產數量僅各250張。隨口跟朋友一提此事,對方說他們應該不是很紅的樂團所以不難標吧?錯了!那張宣傳片的最後結標價接近200英鎊,也就是接近一萬多台幣……幸好我的收藏惡習還有經濟壓力做阻擋,況且也沒有那麼瘋狂,不過至少還有買到內頁全是人體解剖圖的正式專輯限量版以及圖中那張巡迴限定的手工單曲……
(( Read more...))
Sunday, September 11, 2005
yeah lets keep going forever, til the very end
在基隆的不插電表演結束的那一天傍晚,跟著大家晃蕩到廟口小吃的黃昏街道,我迅速按下快門。
回程坐在總是被我們塞滿樂器的白色小車裡,在沿路的音樂中有人累得睡了,我繼續依戀地貪圖窗外湛藍飛逝的景色。到家之後過出記憶卡裡的相片,意外停格捕捉到的詭譎雲彩,竟然彷彿從機艙外拍的錯覺。
那好像是我們最後一次搭著那輛白色小車巡迴演出。
也一直以為那將會是宣傳期表演的旅程終點。
『結‧束‧了』是我們的慣用語。一種開心的語勢。
也沒有想過後來就這樣去了廣州去了香港。
也沒有想過後來還會有什麼等著我們。
(儘管我們始終夢想著。也沒有想過這些竟然都會實現。)
我確信終有一天,他們將會走得比我所能想像的更遠更美好。
那時候我仍然會,留戀在每一個結束的場景裡,依戀不捨的,彷若曲末緩慢而逐漸沈靜的吉他迴響。
並且時常想起,當時朋友所寫下的文字(雖然沒有用在側標裡)︰
以音樂記述永不存在的記憶︰聽見的,也就極其準確地因錯過而抵達了
那些記憶。那些聲音以其低壓的尖音敘說
過去以後就是永遠的那些。離開以後才明白要懷念的那些。
把自己向靈魂的旋轉木馬拋擲
有人笑了。有人沉默,轉過身去
(( Read more...))
Thursday, September 08, 2005
it's nothing about anyone
『我無法告訴你這是旅程的起點抑或終點……』
已經忘記當時為什麼會寫下這樣的開端,但是不知不覺之間竟然就像是一種預言,從書寫被完成之後,就一直在旅行。
每一站,都以為下一站就是終點。
終點之後卻又有新的一站要前進。
我有很多確定。我有很多不確定。我有很多任性妄為甚至不顧一切。
有很多疲憊,或者也有很多埋怨。我不知道或者其實我都知道。
不過是自己和自己抗爭的旅程。
在暴雨侵襲的城市,腳上的鞋早已被打得全溼,走到十字路口轉角,發現斜對面就是地鐵站,於是我在便利商店屋簷停下步來,右手掏出背包裡的煙與打火機,左手撈出口袋裡的手機按起簡訊,觸感都帶著溼意。
是不是非要一個完美的理由?如果我說我沒有呢。
how d'you choose between death and glory?
happy endings, they never bored me.
終點之必然。在掌聲璀璨閃耀之際。於是。便轉身離開。
(( Read more...))
Monday, August 29, 2005
but if you follow me, i will follow you to the unknown
想到每次有人提到tears就一定要提到suede,真的令我很想尖叫。
但我還是要承認,如果不是因為這樣我也不會突如其來的就殺去了香港,一如當年我在三個月內兩次去英國總共看了10場suede一樣的毫無理智……
給我一個方式忘記suede吧!在這個當下,同樣在第一排護欄前,同樣是brett,還有以為再也不會和他同時出現在舞台上的bernard……說來說去,終究還是suede殘念瘋狂作祟的下場。在ica的dog man star night許下的願望,以及當時系列表演最後一晚最末一曲終於唱了stay together之後brett臉上的微笑……
好啦真是老套。Here Come The Tears。t e a r s。
非常神奇的是我借來的數位相機在一下機場就突然壞了,朋友後來說這是要我專心看表演的命運。除了這樣,還有據說是近年少見的黃色暴雨警告,以及尚未完成進度而無法脫身的公事,讓我直到距表演不到一小時前才慌亂地關上ibook然後撐著傘從飯店房間出發到會展中心。
因為佔據到的位置視線所及,幾乎有百分之八十的時間裡我都猛看著帥氣的bernard。毫無疑問他絕對是個表演型的吉他手,張狂甚至誇飾的舞台動作,每一首歌明明早就在CD裡聽熟,表演起來卻像是截然不同的生命體,聲響尖銳凌厲甚至劇烈反餽,我竟然享受在這樣不平衡的音場裡,因為我再也不想安逸地收斂在修飾婉轉的錄音版本中,即便事後看到live review的批評語氣,但是對我來說,終究這才是活起來的tears,真實演繹如同lovers MV裡的雙人舞蹈。
『舞台感』大概是我對這個晚上最深的印象。以前不管看了多少場suede,始終都覺得目光焦點永遠都在brett一人身上,他一個人跨站在前方monitor上,躁動地甩動身軀與麥克風,音樂停下他便張開雙臂接受大家的呼喊,彷若整個空間他是唯一的君王,台下的觀眾無一不激動熱切並且拚命推擠,讓我幾乎呼吸困難。可是今晚的tears實在令我太過舒適(即便我搶到了最前面的位置),brett和bernard的互動以及影響力也確實相互抗衡,比如說他們會在某一首歌的中斷突然來個畫面停格;或是the ghost of you的前奏揚起時brett激動的跪姿與bernard走近而後彎身將頭靠在他肩膀上之類的即興劇碼;或是唱apollo 13時各據一方卻互相注視來掌握樂句起伏快慢的默契交流……他們不急不徐,在各自星球的軌道運轉並且引力相互牽制,沈著並且熟練穩健。
(並且許多時間bernard就站在距離我不到一公尺略微突出的那塊舞台上漂亮地彈奏。並且我又再度拉到了brett的手。)
如果十年的時間換來的是另外一種,更為深沉的契合與瞭解,那麼也許從今晚開始,我才算是開始愛上了tears,真正接受了現在的他們。我沒有以往看完suede那種幾乎要狂哭狂笑的無端激動,僅僅是滿足地微笑,帶些悵然若失的莫名遺憾,並且緩步離開那個所在。
然後我知道我再也不用擔心是不是會忘記suede。儘管brett的歌聲和bernard的吉他聲還是那麼那麼熟悉,但是tears就是tears,再也無須(或無法)重疊或是混淆。
[tears私推薦]
apollo 13
a love as strong as death
break away
low-life
song for the migrant worker
because you're worthless
(( Read more...))
Tuesday, August 09, 2005
we won't be fighting again tonight
熱情?
這其實是個弔詭的說法。沒有什麼是只有熱情就足夠的。
雖然這常常是親友間對我最大的質疑。
或許我想我只是懶於解釋(或許那原因根本太可笑)。
我喜歡聚散紛擾不斷之前的libs,喜歡緋聞風雨不斷之前的peter。
有一段時間最常被我當作深夜工作時背景音樂的是數個libs未正式發行的sessions。那些歌曲錄音簡陋至極,甚至還不是最後完成版本(時常唱到中間你聽見peter與carl突然停下來然後討論起前面那句應該怎麼唱比較好),或者真是太不專業(自彈自唱自錄到一半手機猛響),偶爾有些意想不到的編曲(為什麼鍵盤彈起來竟然會有類似那卡西的感覺?搞不好是來自兩人同居時期的那台雙層電子琴),不時還有些極為搞笑的認真辯論(兩人搶著要彈感性小情歌france的間奏solo,一人出聲阻止,另一人說相信我相信我相信我)……
相較之下,peter獨自一人彈唱的三個acoustic作品集,反而顯得異常認真安分。雖然libs向來以熱烈暴動的表演風格引起最大的迴響與影響,acoustic卻反而是peter個人最慣常使用的表演形式,不管是藉由網路留言傳遞而舉行的房間演唱會,或是後來與dot allison的合作巡迴,以及去年跨年夜的四城連續演唱會,peter總是簡單的帶著一把木吉他出現……
其中我想狂推從來沒有任何正式錄音版本的The Ballad Of Grimaldi,以及身為libs樂迷們一定要聽的Albion(但我私心不想要未來可能發行的Baby shambles單曲版本)。
聆聽之前你必須忘記錄音技術與演奏技巧的問題;這些專輯需要的不是一篇篇樂評。
就好像這些年來自己留給自己的記憶,別人的疑惑、批評或是嘲諷,漸漸都變得不那麼重要。
並且,不只是熱情而已。
[sessions]
The Libertines - Baby Shambles Sessions
The Libertines - Chicken Shack Sessions
The Libertines - Legs 11
The Libertines - The Sailor Sessions
The Libertines - The French Sessions
Baby shambles - HQ Bethnal Green Demo Session
Baby shambles - HQ Sessions Second Wave
Baby shambles - Whitechapel Demonstrations
Baby shambles - Acoustic Alullaby
Peter Doherty - Shaking And Withdrawn Megamix
Peter Doherty - Untitled Album
(( Read more...))
Saturday, August 06, 2005
now come away, won't you come away
而我有時候會想,為一首歌而掉淚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有時候那甚至沒有歌詞而僅僅是一些音符的堆疊推演
或者是那些寫歌的人明明就在你的生活裡確實存在著
不過那其實就是一種絕對明顯的分野,關於天分,有,或者沒有
那些是腦內結構本身就已經不同了的問題,倒是沒什麼好強求的
而且身邊的人實在都太聰明,各式各樣的聰明
而且他們互相襯托出對方的聰明,音樂的影像的設計的文字的
像是彼此都說好了似的
那麼其實我也是很甘願的,甘願這樣偷偷流著淚或是高興地拍著手
並且繼續,關於孤獨的無邊競逐
(( Read more...))
有時候那甚至沒有歌詞而僅僅是一些音符的堆疊推演
或者是那些寫歌的人明明就在你的生活裡確實存在著
不過那其實就是一種絕對明顯的分野,關於天分,有,或者沒有
那些是腦內結構本身就已經不同了的問題,倒是沒什麼好強求的
而且身邊的人實在都太聰明,各式各樣的聰明
而且他們互相襯托出對方的聰明,音樂的影像的設計的文字的
像是彼此都說好了似的
那麼其實我也是很甘願的,甘願這樣偷偷流著淚或是高興地拍著手
並且繼續,關於孤獨的無邊競逐
(( Read more...))
Friday, August 05, 2005
Sunday, July 24, 2005
you know that's the end, that's the end so far away down
忘記最初的命題於是也就肆無忌憚地
將回憶封存或者任意裁切拼貼塗抹
那些我記得的與你忘記的, 我們
不得不
抗拒承認與誤解
往前走吧別回頭看
別回頭
就不會發現我停在原地不願舉步
there's one man left to thank you see you
watch them play, keep a receipt
是各自道別的方式, 缺席並且圓滿的
在你來不及轉頭的那一瞬間我帶著世界一躍而下
嘿, 所以就結束了吧, 嗯結束了.
燈光還沒有熄滅之前我認出他背後那三個偌大的中文字
咒語一般從今以後所有人就學會
背對自己的命運, 毫不猶豫地
遠遠走開
(( Read more...))
Friday, July 22, 2005
If you are unsatisfied, redesign the times!
當然是因為照片的關係,於是我在某個晚上連結到法國的解放報(Liberation)網站,並且一口氣讀完一系列音樂專題的文章。那些熟悉的地名、團名、活動,拼湊著一幅樂團與聽眾間互相扶持成長的熱血樣貌……那始終是我聽聞多次並且為之欣羨不已的願望(是的在這裡我竟然必須用「願望」來形容它……)
《If you are unsatisfied, redesign the times!》是The Kills的女聲主唱Alison Mosshart所寫的文章,『音樂、藝術、文學,它們必須是自由的,混沌的,失控的,危險的,迷戀的,激情的,猛烈的!』在她的文字之中對於創作者與聆賞者的簡單描繪是如此生動準確,那種深刻摯愛的情緒,不是神聖而遙遠的,而是如此簡單,一如自己的心跳,每分每秒撞擊著自己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寸思考。
有很多時候我會莫名陷入瘋狂而無端的愛戀裡,對某個團或是某首歌,有很多時候我很難好好解釋那到底是為什麼。
[文章節錄]
Today is today. Tomorrow is tomorrow. Yesterday is gone. It is hard to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bsession, passion and violence. As for every obsession, there is a passion within it, and for every passion, there is violence within it! Are they one? Can you separate them? I can't. Rip the photograph into 23 pieces; you should have memorized it by now. The way you might memorize a song.
When I was a kid I looked for a look. You know, the look of the obsessed!, in photographs and in sound. I'd play the same record 600 times. The artists I loved, I voided them of their sexual orientation, their names, birth date. they became simply, a heart beat. Mine. I spent every hour dreaming. Every hour searching. I'd talk to those photographs, dead people in photographs that made eye contact with me.
Art is life and death, and it doesn't matter which.
Music, art, literature, it has to be free, has to be chaos, out of control, dangerous, obsessed, passionate, violent! In essence, 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they are seen as crimes and thrown in jail, they remain outside. Explain that! How art precedes you? How passion, how music, how story telling is lung-less needs nothing, survives ultimately, outlives you? Thi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rt can leave incredible scars. And this is what we all want, yes? We want to leave a mark, of beauty or not.
[閱讀全文]
http://www.libe.com/page.php?Article=292686
(後來發現這篇文章重新更改了標題為Girl in the band,但我還是私心偏愛著第一次瀏覽時讀到的這個標題)
(( Read more...))
《If you are unsatisfied, redesign the times!》是The Kills的女聲主唱Alison Mosshart所寫的文章,『音樂、藝術、文學,它們必須是自由的,混沌的,失控的,危險的,迷戀的,激情的,猛烈的!』在她的文字之中對於創作者與聆賞者的簡單描繪是如此生動準確,那種深刻摯愛的情緒,不是神聖而遙遠的,而是如此簡單,一如自己的心跳,每分每秒撞擊著自己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寸思考。
有很多時候我會莫名陷入瘋狂而無端的愛戀裡,對某個團或是某首歌,有很多時候我很難好好解釋那到底是為什麼。
[文章節錄]
Today is today. Tomorrow is tomorrow. Yesterday is gone. It is hard to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bsession, passion and violence. As for every obsession, there is a passion within it, and for every passion, there is violence within it! Are they one? Can you separate them? I can't. Rip the photograph into 23 pieces; you should have memorized it by now. The way you might memorize a song.
When I was a kid I looked for a look. You know, the look of the obsessed!, in photographs and in sound. I'd play the same record 600 times. The artists I loved, I voided them of their sexual orientation, their names, birth date. they became simply, a heart beat. Mine. I spent every hour dreaming. Every hour searching. I'd talk to those photographs, dead people in photographs that made eye contact with me.
Art is life and death, and it doesn't matter which.
Music, art, literature, it has to be free, has to be chaos, out of control, dangerous, obsessed, passionate, violent! In essence, 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they are seen as crimes and thrown in jail, they remain outside. Explain that! How art precedes you? How passion, how music, how story telling is lung-less needs nothing, survives ultimately, outlives you? Thi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rt can leave incredible scars. And this is what we all want, yes? We want to leave a mark, of beauty or not.
[閱讀全文]
http://www.libe.com/page.php?Article=292686
(後來發現這篇文章重新更改了標題為Girl in the band,但我還是私心偏愛著第一次瀏覽時讀到的這個標題)
(( Read more...))
Wednesday, July 20, 2005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