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4, 2005

if you really cared for me, well you'd leave me be, you'd set me free ...

還在公司等待開會的兩點多*…
(*我指的是凌晨)



想到以前寫雜誌訪問稿的時候總有奇怪的執念︰
非不得已或者素材要求之必須,否則我真是非常不愛Q&A式的寫法
雖然那非常一目了然地直入問題核心,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感覺嗎?)
當然也不只一次和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
當主角本該成為文章重心的時候,訪問者到底該不該在文字中涉入個人情緒與觀感?


某方面來說我是習慣那樣做的,但前提是不能過份或者錯誤地引導讀者產生誤讀,所謂的個人情緒其實是在訪談的短短相處時間裡自己所感受到的對方的性格,有時這樣的場景描述甚至令我更能想像關於受訪者的鮮活樣態(不管是因此討厭或喜歡)。

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作者的筆下,彷彿就像換上不同設計師的服裝。
因此我特別喜愛國外雜誌上的訪談文章,尤其是對於過程中一些小動作的細微描寫,雖然總是得花上很多時間查一堆單字,不過也常常出現令我絕倒的精彩段落。


最近讀到超級愛的一段(這是受訪者對訪問他的人所述說的)︰
Don't write an article about a popstar or a rockstar. But just about a guy that you met for a while. Write with your heart. And we'll meet again and again. Until the country settles down.


虛妄文字很容易,

但要從文字中發現受訪者信任或是不信任訪問者其實也並不難掩飾,
(或者為了什麼必須向一個認識可能不到30分鐘的人敞開你的心扉傾談呢?)
我不知道以後的自己是否還會寫出什麼樣的訪問稿,
但卻喜愛著那種每次讀完一篇精彩的報導之後,溢滿於心的感動或感傷。




1 comment:

britple said...

和你一樣, 不喜歡寫 q & a 的訪問.. 總覺得是搬字過紙, 沒有下過工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