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出再見這兩字很容易,但有時能否再次相見則是困難的。
咦,竟然變成這樣奇怪的開場白。
乖乖寫長文的習慣懶散了,但是到處亂跑看表演的習慣卻勤快了,甚至漸漸變成一種探望朋友的藉口,去桃園、去台中、去高雄,開啟手機上的鐵路時刻表app,對於研究時間與路線樂此不疲。看到最新的活動消息便忙著相互告知,也不一定非得特地相約,反正知道大家就是現場見,有如默契。
今年一月的某一天,好友Val特地在臉書私訊問我︰
「Mew要來耶妳要去嗎?」
雖然曾和她一同闖過東京、名古屋、布來頓、伯明罕以及福克斯東的幾場演出,但我知道她對於表演並非如我這般狂熱,加上彼此都各自忙碌不常相見,難得她主動提出,我當然非常興奮,說好到時會提醒她買票,更對於又能和她站在同一個現場充滿期待。
屬於T-Fest的那個三月底週六,午後陽光還算猛烈,到了傍晚卻起風微寒。與我一起晃晃悠悠地踏進主舞台區的好友Yanan,五年多前也和我一起站在南港101,享受Mew第一次的來台演出。一直以為她和我一樣,是從《Frengers》就開始追隨,才會兩度同行,沒想到這幾天閒聊往事才發現,當時根本是我推她入坑的,而我竟然完全不記得了!XD
儘管事前連相會時間都沒說定,就是知道彼此會在這裡。
許多朋友在那個當下雖然沒有見到面,也知道大家都是在的。
總是很喜歡這種感覺。
T-Fest的舞台好高,這次沒有搭配影片,目光也就緊緊追隨著團員們。不知是否因為貝斯手Johan Wohlert回歸,覺得團員之間的互動特別活躍,不時在台上交互跑位,歌曲段落之間還見到吉他手Bo與Johan熱情擁抱(明明這又不是他第一場回來演出XD),遇上節奏強勁的歌曲,Bo不斷上下跳動與揮擺雙手,引領大家和他一起熱烈投入。
相較於五年多前主唱Jonas在台上的乖巧羞赧(滑落單肩的小外套最為經典),總會站在剛好偏離Spotlight的位置,讓人看不太清楚他的表情,現在的他顯得更為放鬆,偶爾隨著節奏擺動,偶爾走到各個團員身旁,偶爾抬頭對觀眾們微笑,偶爾也會移動到台前不同位置讓大家看清楚,換歌之間的段落還會跟觀眾打打招呼,甚至反應很快地拿飛機實景來當哏(而且還說得很認真XD)。
事後我開玩笑地說,這感覺就像是——第一次見面時還在念國中的害羞小女生,五年多後再次相遇,發現她已經是個念大學的成熟大人了啊!
(後來在網路上發現新加坡場還有更難得的場景︰Jonas竟然坐在台前跟第一排觀眾握手(影片),Bo甚至還讓觀眾選歌(影片),簡直表演親民度暴增!←倒不是說他們本人不親切,而是前一次來台加上從網路零星看過的影片,對他們的印象明明不是這樣XD)
相較於音樂節的安排慣性,Mew這次的演出內容幾乎等同於專場長度。以新專輯首支單曲開場,新歌與過往經典曲目交錯穿插,有新鮮的體會,也有熟悉的喜悅。我特別偏愛在歌單上列名為〈Saviors-Medley〉、一氣呵成的組合歌(嚴格說起來,是由前一曲〈Apocalypso〉順勢而下的無縫接軌),將一首新歌與三首取自《And the Glass Handed Kites》的不同橋段巧妙串接,彷彿那張專輯的歌曲可以隨意拆解,再經由不同形態的拼裝組合,展露出意想不到的美好風貌。
像是在音樂最安靜的時刻,飛機正好從上方呼嘯而過的絕妙搭配。
像是Jonas邊唱著歌邊自然出現的微小手勢,攫住什麼,又放開什麼。
結束前那淒迷動人的抒情歌,事後查詢是來自新專輯的〈Cross the River on Your Own〉(歌單上暱稱〈Grizzly〉),雖然那明明是首傷懷情歌,甚至當時我根本沒聽懂歌詞在說些什麼,只是不明就理地被一些迸射而出的關鍵字給打到︰
Best friend。Heaven knows。Who cares if I go?
(該段歌詞其實是︰「Don't let go of your light/It's your best friend in the world/I hope you'll learn what Heaven knows/Who cares if I go?」與我的心情其實完全無關,是為任性之對號入座。)
或許因為結束時還困在這樣的情緒裡,即使不用猜也知道安可曲會是〈Comforting Sounds〉,我還是被它給徹底打倒了。
從2003年第一次聽Mew開始到現在,這首歌已經不知聽了多少遍,就算在五年多前的那個現場,也只是滿懷夢想實現之情而感動。但這次不同,眼淚聽任於樂句漸次增強的召喚術,脫離我的掌控。
I don't feel alright, because you make promises, that you break.
沒有人願意這樣,但這個晚上終究是某種無法實現的約定。
在音樂包圍之中我想念著永遠缺席的Val,最美麗的天使。
想她也許是在的,以不同的方式,因為她從不失約。
就像以前那樣。
燈亮的時候發現好久不見的Mavis正好站在我背後,儘管我先前並沒有察覺她送出的訊息(竟能這樣巧遇,就當作是天使的安排吧)。在心緒尚未平撫之際,接下那輕盈又溫柔的驚喜,令我後來怔然不已。
在這充滿安慰聲響的夜晚,有更多充滿重量的什麼,催促著我必須繼續往前走去。無論是要獨自闖蕩,或是與人並肩前行。都好。
和這一些朋友揮別,再和另一些朋友約好隔天的跑場行程。
如此,繼續。
如此,繼續。
Beautiful, now
What if our song was forever?
Couldn't we get some?
How will it go? Where will we live?
Beautiful, now
Sing in our sleep
There's no cover
What if we get numb
Searching for things to discover?
Mew的新專輯中有首歌曲稱為〈Making Friends〉,常常我會羨慕他們,從小認識的朋友們,直到現在仍能一起為著某件事情努力,並且樂在其中。
Making Friends,或許也是我那到處跑表演的生活中,除了享受演出本身之外,更為珍貴的一件事。
即使在說了再見之後,也不會黯淡的那抹光線。
2015/03/28
Mew, T-Fest, Flora Expo Park, Taipei, Taiwan
【相本】
Satellites
My Complications
Am I Wry? No
156
Water Slides
Beach
Silas the Magic Car
Hawaii
Snow Brigade
Apocalypso
Saviors-Medley
White Lips Kissed
Special
The Zookeeper's Boy
Cross the River on Your Own
Encore:
Comforting Sounds
謝謝好友Mondo的影像記錄,以及網路上的諸多影片,讓這個夜晚有了更完整的紀念︰
咦,竟然變成這樣奇怪的開場白。
乖乖寫長文的習慣懶散了,但是到處亂跑看表演的習慣卻勤快了,甚至漸漸變成一種探望朋友的藉口,去桃園、去台中、去高雄,開啟手機上的鐵路時刻表app,對於研究時間與路線樂此不疲。看到最新的活動消息便忙著相互告知,也不一定非得特地相約,反正知道大家就是現場見,有如默契。

今年一月的某一天,好友Val特地在臉書私訊問我︰
「Mew要來耶妳要去嗎?」
雖然曾和她一同闖過東京、名古屋、布來頓、伯明罕以及福克斯東的幾場演出,但我知道她對於表演並非如我這般狂熱,加上彼此都各自忙碌不常相見,難得她主動提出,我當然非常興奮,說好到時會提醒她買票,更對於又能和她站在同一個現場充滿期待。
屬於T-Fest的那個三月底週六,午後陽光還算猛烈,到了傍晚卻起風微寒。與我一起晃晃悠悠地踏進主舞台區的好友Yanan,五年多前也和我一起站在南港101,享受Mew第一次的來台演出。一直以為她和我一樣,是從《Frengers》就開始追隨,才會兩度同行,沒想到這幾天閒聊往事才發現,當時根本是我推她入坑的,而我竟然完全不記得了!XD
儘管事前連相會時間都沒說定,就是知道彼此會在這裡。
許多朋友在那個當下雖然沒有見到面,也知道大家都是在的。
總是很喜歡這種感覺。
T-Fest的舞台好高,這次沒有搭配影片,目光也就緊緊追隨著團員們。不知是否因為貝斯手Johan Wohlert回歸,覺得團員之間的互動特別活躍,不時在台上交互跑位,歌曲段落之間還見到吉他手Bo與Johan熱情擁抱(明明這又不是他第一場回來演出XD),遇上節奏強勁的歌曲,Bo不斷上下跳動與揮擺雙手,引領大家和他一起熱烈投入。
相較於五年多前主唱Jonas在台上的乖巧羞赧(滑落單肩的小外套最為經典),總會站在剛好偏離Spotlight的位置,讓人看不太清楚他的表情,現在的他顯得更為放鬆,偶爾隨著節奏擺動,偶爾走到各個團員身旁,偶爾抬頭對觀眾們微笑,偶爾也會移動到台前不同位置讓大家看清楚,換歌之間的段落還會跟觀眾打打招呼,甚至反應很快地拿飛機實景來當哏(而且還說得很認真XD)。
事後我開玩笑地說,這感覺就像是——第一次見面時還在念國中的害羞小女生,五年多後再次相遇,發現她已經是個念大學的成熟大人了啊!
(後來在網路上發現新加坡場還有更難得的場景︰Jonas竟然坐在台前跟第一排觀眾握手(影片),Bo甚至還讓觀眾選歌(影片),簡直表演親民度暴增!←倒不是說他們本人不親切,而是前一次來台加上從網路零星看過的影片,對他們的印象明明不是這樣XD)
相較於音樂節的安排慣性,Mew這次的演出內容幾乎等同於專場長度。以新專輯首支單曲開場,新歌與過往經典曲目交錯穿插,有新鮮的體會,也有熟悉的喜悅。我特別偏愛在歌單上列名為〈Saviors-Medley〉、一氣呵成的組合歌(嚴格說起來,是由前一曲〈Apocalypso〉順勢而下的無縫接軌),將一首新歌與三首取自《And the Glass Handed Kites》的不同橋段巧妙串接,彷彿那張專輯的歌曲可以隨意拆解,再經由不同形態的拼裝組合,展露出意想不到的美好風貌。
像是在音樂最安靜的時刻,飛機正好從上方呼嘯而過的絕妙搭配。
像是Jonas邊唱著歌邊自然出現的微小手勢,攫住什麼,又放開什麼。
結束前那淒迷動人的抒情歌,事後查詢是來自新專輯的〈Cross the River on Your Own〉(歌單上暱稱〈Grizzly〉),雖然那明明是首傷懷情歌,甚至當時我根本沒聽懂歌詞在說些什麼,只是不明就理地被一些迸射而出的關鍵字給打到︰
Best friend。Heaven knows。Who cares if I go?
(該段歌詞其實是︰「Don't let go of your light/It's your best friend in the world/I hope you'll learn what Heaven knows/Who cares if I go?」與我的心情其實完全無關,是為任性之對號入座。)
或許因為結束時還困在這樣的情緒裡,即使不用猜也知道安可曲會是〈Comforting Sounds〉,我還是被它給徹底打倒了。
從2003年第一次聽Mew開始到現在,這首歌已經不知聽了多少遍,就算在五年多前的那個現場,也只是滿懷夢想實現之情而感動。但這次不同,眼淚聽任於樂句漸次增強的召喚術,脫離我的掌控。
I don't feel alright, because you make promises, that you break.
沒有人願意這樣,但這個晚上終究是某種無法實現的約定。
在音樂包圍之中我想念著永遠缺席的Val,最美麗的天使。
想她也許是在的,以不同的方式,因為她從不失約。
就像以前那樣。
燈亮的時候發現好久不見的Mavis正好站在我背後,儘管我先前並沒有察覺她送出的訊息(竟能這樣巧遇,就當作是天使的安排吧)。在心緒尚未平撫之際,接下那輕盈又溫柔的驚喜,令我後來怔然不已。
在這充滿安慰聲響的夜晚,有更多充滿重量的什麼,催促著我必須繼續往前走去。無論是要獨自闖蕩,或是與人並肩前行。都好。
和這一些朋友揮別,再和另一些朋友約好隔天的跑場行程。
如此,繼續。
如此,繼續。
Beautiful, now
What if our song was forever?
Couldn't we get some?
How will it go? Where will we live?
Beautiful, now
Sing in our sleep
There's no cover
What if we get numb
Searching for things to discover?
Mew的新專輯中有首歌曲稱為〈Making Friends〉,常常我會羨慕他們,從小認識的朋友們,直到現在仍能一起為著某件事情努力,並且樂在其中。
Making Friends,或許也是我那到處跑表演的生活中,除了享受演出本身之外,更為珍貴的一件事。
即使在說了再見之後,也不會黯淡的那抹光線。
2015/03/28
Mew, T-Fest, Flora Expo Park, Taipei, Taiwan
【相本】
Satellites
My Complications
Am I Wry? No
156
Water Slides
Beach
Silas the Magic Car
Hawaii
Snow Brigade
Apocalypso
Saviors-Medley
White Lips Kissed
Special
The Zookeeper's Boy
Cross the River on Your Own
Encore:
Comforting Sounds
謝謝好友Mondo的影像記錄,以及網路上的諸多影片,讓這個夜晚有了更完整的紀念︰
(( Read more...))



儘管數位發行確實是種時代趨勢,不過沒有實體唱片的話,我還是很容易就會忘記它的存在(嘆)。身邊親友也因此幾乎沒注意(或不知道),其實Carl不只在2010年底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又在2011年中發行了這張EP,但是僅有數位下載而沒有實體販售。
因為真的很喜歡首張專輯,加上09年那次在後台太過開心的面對面經驗,到現在一直默默關心著RKC(完整名稱為Roses Kings Castles,也就是前Babyshambles鼓手Adam Ficek的個人樂團,最新發行則直接使用RKC簡稱為名),就像持續關心朋友動態似的(明明就不認識XD)。
看來失戀果然特別能夠激發創作慾(笑),第二張專輯《The First Days of Spring》至今依然是我對他們最偏愛的一張。不過去年的新作《Last Night On Earth》則改頭換面,積極奮發地令人十分愉快,對我來說頗有正面能量,偶爾遇上心情低氣壓,只要從第一首〈Life Is Life〉開始播放,似乎就能讓情緒跟著旋律漸漸輕緩起來。不只是想像而已,專輯中的每首歌,似乎也都在傳遞這樣的勇敢與冒險之心,無論未知的前方會有什麼,故事總是在踏出下一步之後開始的。
開始寫文之前,以為去年被我歸類為「常聽的樂團/歌手有發表新作」的設定法,應該會讓數量減少,結果挑一挑根本超多,幾乎不知道該選誰才好……
從明亮之處乍然踏入黑夜的街道時,你總得花點時間才能適應那樣的昏暗光線,然後才能小心翼翼舉步向前。習慣之後你不再害怕,甚至帶點期待,一種混合著未知恐懼卻又莫名興奮的詭譎期待,你不知道會遇見什麼,也許很危險,也許很特別,但你忍不住探索,你想要一直走下去,想知道路的盡頭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這些年來,有時候覺得Elbow很遙遠,有時候覺得Elbow很激昂,有時候覺得Elbow很奇妙,有時候又覺得Elbow很低調……不過2011完全覺得Elbow真是好「世界和平」啊!
人啊真是很矛盾(笑),當先前Brett的個人專輯大量使用弦樂與鋼琴伴奏時,大家就懷念他與樂團為伍的搖滾風格,可是現在這張確實走回四件式樂器編制之後,我倒是私心懷念起他的前兩張專輯(指《Slow Attack》、《Wilderness》)。畢竟與Elbow的Guy大叔那種無差別式熱情擁抱不同,Brett不就該是冷調孤傲、帶些曖昧距離睥睨世界,若即若離讓你對他又愛又恨那樣嗎(誤)?


NATW的表演有著簡潔有力的爽朗明快,每首曲子乾淨俐落,毫不拖泥帶水,順暢無礙地一首接一首進行下去。或許就像是Charlie在許多國外訪問中不斷提到,希望新作能夠達到的精練與直接。同時也充滿了畫面感,不僅他們的團名是從電影名稱而來,上一張專輯更特別結合所有歌曲而搭配拍攝成一部完整影片。「我想寫一張專輯,充滿了年輕時身處夜晚的興奮之情——覺得除了自己所處之地以外的任何地方都有事情可能發生的那種感覺。就像當你搭上一班巴士,你不知道將要前往何處、將會發生些什麼,但無論最後如何結束,都必定會是特別且難忘的那種喜悅。」於是訪問裡記者接著問,這樣是否包含著有如Bruce Springsteen那般的壯志豪情呢?Charlie的回答十分有趣,「他在這方面做得比任何人都精彩,但是真的很難將那樣的浪漫想像移植到英格蘭來,因為在美國,你可以開車開上十小時,仍然處於某個地區的中心,但是在英格蘭,如果你開車開上十小時,你就會開出地圖之外了。」
至於計畫開始的理由其實都是差不多的,並且為了研究跟著巡迴跑場的最大可能性,而反覆研究各種地理座標、旅館位置與搭車方式,事前耗費了極為大量的時間但最後事實證明這些功課全都沒有白做。
Je Regrette, Je Regret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