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0, 2009

it was all the boys together, all the girls together...

雖然總想從四面八方追殺而來的「逃亡後工作進度追補事件」中稍稍閃神,期待某個靈光乍現讓我找到某個更為有趣的文字敘述法則,但這麼多天來已經開始懷疑,倘若某些部份再不用流水帳式的白話走文讓其暫時成形,也許漸漸下去記憶就會越來越不可靠?!

這樣說來,對於演唱會的感想,我實在應該遵循moronica在回程之前所給予的建議︰把四場看過的演出中所有上台的樂手做一個總表,然後依據各自出現過的場次,逐一打勾作為備忘。儘管主角同樣是Peter Doherty,但不這樣量化,很難形容那種隨機排列仍然順利無礙的狀態,例如同是shambles團員,Adam和Drew便出現在1、3、4場,而Mik卻出現在1、2、4場;全團形態的演出屬於1、3、4場,但分別代表不同重要意義的Graham Coxon(Blur)與Lee Mavers(The La's)則僅現身在3、4場,然而如此陣容的三位合體多麼像是跨越時空的虛幻場景啊……

結論就是這種方式還是越說越混亂而已 :p


再換種方式想想,或許屬於四個地方的不同心情,其實都與那個城市的印象有關。
在腦袋仍然混沌之際,只好暫時記下這些(意思就是說真正想寫的還是沒想出來真是一種非常廢話的解釋)。



濱海城市Brighton是我的起點,coach下車的地方正好就是預定停駐的Albion Hotel大門口(還有比這更適合的名稱嗎),而外觀宏偉幾乎像是朝聖大教堂的表演廳,以Stephen Street暫時頂替Graham擔任主奏吉他手的全團演出,或許因為連日奔波巡迴而稍顯鬆散疲憊,依舊適合悠然自得的本城氣息而讓人毫不在意,更何況我可是在終於親身體驗的首場便聽到私心偏愛了好多好多年的〈Ballad of Grimaldi〉,直到回到旅館後,呆望著窗外只剩昏黃街燈的半座城市,仍然覺得美好得足夠暈眩。

一出火車站便被我們戲稱為像是退休養老小鎮的Folkestone,午後幾乎無人的街道讓我們懷疑當晚的表演到底會有多少觀眾?隔天才發現主要購物中心其實是在與車站完全相反的方向,難怪會有如此的反差……沒有正式櫃台而是從樓下酒吧點餐處check-in的小旅館,根本就在表演場地的正對門,也因此讓我們肆無忌憚的閒晃與午睡到幾乎八點才慵懶進場(但還是佔據在第一排,反正側邊正好比較不受推擠)。雖然是裝潢正經八百的規矩場地,還是讓我們有種「鎮民活動中心禮堂」的感受,想必在場的也是全鎮所有的青少年(以及陪坐在二樓座位區的眾家長們)吧。非常應景的是這場只有Peter自己不插電演出,而他一如往常的輕裝隨性,想到什麼唱什麼,先彈出某首歌曲的前奏結果真正唱歌時卻突然轉向另外一首,差不多是如果你熟知所有libs/shambles以及Peter個人已發表或未發表歌曲的話就可以當下進行快問快答的程度。最後結束時場燈大亮音樂大響工作人員都上台收器材了,我們在轉身離開走到一半的時候竟然發現Peter自願出來安可加唱……反正這是鎮民活動時間,大家開心就好(如果沒有那麼多人往舞台上扔飲料的話我會更開心的thankyouverymuch)。

已經是第二次造訪但並沒有讓我更喜歡的Birmingham,還是那副灰撲撲的面貌,或許是整座城市真的沒啥地方好去,因此第一次看到四點鐘就有人在門外排隊,加上已經預知期待已久的Graham Coxon會出現,也破例讓val在六點鐘時主動提議加入等待隊伍。不知道是觀眾們平時太過壓抑或是實在缺乏樂趣,堪稱四場中最暴動的一場,當速度稍快的歌曲一出現,保全便不斷把衝撞鬧事或昏倒的人從中間抬出去,我身後的一整家兄弟姊妹們聽說只有16-19歲(我幾乎是你們的兩倍老了救命啊)。The La's主唱的意外現身真的讓我驚呼,畢竟他的招牌歌〈There She Goes〉可是紅到就算你不知道是誰唱的也一定會哼上一兩句,而且還有Peter合唱版的〈Son of A Gun〉,實在是太賺!Graham對於libs與shambles時期的歌曲也照樣上手更是意外收穫,最後的畫面是個奇特景象︰Graham不知為何整首曲子都雙膝跪地、Peter一腳踩上大鼓、另一腳踩上小鼓,居高臨下對著Adam彈solo,而Adam繼續打鼓,當然台下的群眾們也繼續激動不已,畢竟這是必要性的結尾︰What's the use between death and glory ……

倫敦是我的終場,也是這次巡迴的終場,從頭到尾及其附送的後台潛行插曲,對我而言或許都只有「幸運到破表」可以形容。因為現場取票而被耽誤過久幾乎要發火的入場慘劇,竟沒有影響我慣性搶攻第一排左側方的機會,而且人還沒站定位就發現面前站著正和前排歌迷聊天的Peter,忍不住便插嘴先和他打招呼;等了一小段時間後moronica順利殺入重圍與我會合更是令我開心(與放心)不已。準備時間便已瞥見特地放在舞台邊的冰筒與香檳,雖然最後沒有來個當場慶功,不過陣容已經誠意十足︰前三場排列組合曾分別出現的樂手與來賓全數到齊,最擁擠的時候台上可以同時出現三位吉他手(Peter、Graham、Stephen或Mik),而大家這樣來來去去的忙碌交錯卻始終緊湊且專注,即使是連續巡迴了半個多月,這場卻是聲音與默契絕佳,最愛的橋段總是〈A Little Death Around The Eyes〉的某處歌聲獨自延長,Peter閉上雙眼唱著,其他團員相互之間交換神色然後同時奏出下一個段落,毫無失誤。整張專輯所有歌曲皆以等同於錄音的編制進行現場演出,越聽越覺得身為當日壽星的Stephen Street對於收編與統整的心力實在功不可沒,更何況他還親力親為參與巡迴,原來遇上一個對的製作人,竟然是如此神奇而美好的事!因此聽著專輯歌曲的現場版,總是令人從心底發出微笑。然而位於東倫敦的這個場地,還是讓我對於他獨自演出的〈The Good Old Days〉與〈For Lovers〉念念不忘,如同下雨的午後在Bethnal Green閒晃時所忍不住想像的昔日放蕩時光,只是最後照例上演的觀眾衝台事件還是讓我分神了,我趴在欄杆上,想要的並不是這樣的結尾,但也可能倘若溫馨收場反而太矯情?大概我已經太貪心了,反正倫敦本來就是個矛盾的城市。


果然我是真的分神了,並且到現在還沒有醒過來。不然我怎麼會形容得如此清淡呢真要命。不然我怎麼會花了七天才恍然發現,倫敦那場演唱會上,Peter悄悄地戴上了朋友託我轉送的小禮物,隨著掃弦的右手揮舞著整個夜晚的美妙,也在永遠不會重來一遍的記憶中,留下一條細微而鮮紅的線索。



5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哇你好棒
其實我覺得白描一下也是不錯啊

我一直都不太會為旅行留下這種紀錄
到最後記憶就變的支離破碎了....

窗外的樹,花開得越來越多啦:D

mor said...

如果我是你的話遇到這麼多事還真不知該如何整理心得,那個畫表不是我而是你自己的想法阿,當初聽你說時還覺得哇真是好主意呢!!

grace/wasteland這張我也是越聽越喜歡,想想同樣的舞台編制幾乎不可能再重現,於是能聽到完整又完美的現場而且還是跟你一起去經歷這些就覺得實在太幸運了 :))))

ppp said...

dear v,
即使是現在就開始寫, 還是有些支離破碎啊...
不過關於演唱會我總是只記得小事情,
連歌單都要回來後重新查才會記得, 哈~

花開得快, 表示妳要加快腳步啦..嘿嘿


dear mor,
就是發現真的不知從何寫起了, 只好先這樣一點一點下手... 咦? 原來表列這種事情是我自己說的喔? 妳看我已經開始搞混了...哈

我也覺得同樣編制應該不會再有了吧, 尤其Graham應該也要開始忙碌於自己的專輯宣傳了. 對我而言, 在這麼多年累積之下、經歷了這麼多負面新聞驚嚇, 卻能見到狀況這麼好的Peter, 加上每場都有好友在身邊, 已經寫到爛的幸運兩字實在是怎麼寫都不夠用啊...:D

britple said...

such a record for your amazing journey! it's hard to wake up :) but it's not only a dream anymore, it's more than anything..

Anonymous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a blog administrator.